24节气养生

1月1日 十二月初一 农历十二月,洗澡不要太频繁,否则耗散肾气.宜斋戒静居.

1月2日 十二月初二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起居注意保暖,对肩、颈、脚部更要倍加呵护。

1月3日 十二月初三 “语多伤气,视多伤血”,每天静坐10分钟,不视、不听、不语,能减少消耗,保养元气。

1月4日 十二月初四 红枣桂花糯米饭:糯米浸泡半小时,同糖桂花拌匀煮饭,吧成熟时加煮红枣即可。

1月5日 十二月初五 小寒 一年中冷到极点之时。勤保暖、少进补,保胃,吃软不吃硬,每晚泡脚应对年末疲乏。

1月6日 十二月初六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0度左右,让人体阳气闭藏。

1月7日 十二月初七 男人多踮脚尖,特别是在小便时,可补肾壮阳,改善性功能。

小寒养生/养肾防寒 保胃攻略

今天是小寒节气。“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最冷的节气。寒为冬季主气,为阴邪,易伤阳气,主收引凝滞。《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小寒养生应顺应自然界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冬季,肾的机能强健,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最重要是“养肾防寒“。“脾为后天之本”,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也是积蓄力量以待“萌发”的季节。这时人体阳气内敛,胃的阳能属内敛状态。如果大量进补,加上自身脾胃运化功能不好,很易加重脾胃负担。所以在冬天,保养脾胃刻不容缓。

吃软不吃硬 脾胃虚弱时,很难消化大鱼大肉,这时最好采取“软兵"政策,多吃粥、牛奶、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粥饭为世同第一补人之物”,吃粥可延年益寿。《本草纲目》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冶虚寒”。 挑选须精良

吃饭要“精挑细选’,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冬天喝冰啤酒,容易让寒气在体内形成湿邪,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反之,多吃火祸、烤羊肉这些辛辣食物,也会损伤脾胃,因辛辣的食物“火气" 太大,易耗伤胃阴。

饮食有规律 “食饮以时"——饮食有规律。当身体饥饿时,脾胃却在“睡大觉",身体自然“不高兴”,其他脏器也会罢工;身体不饿时,大量吸收营养,脾胃会劳累而“得病”。所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素搭配,是养脾胃的重要原则。

正安醫囑/汤粥茶饮 怯暖气病 风湿顽疾 调用奇兵 汤粥茶饮 祛暖气病 寒冷冬天,长时间待在有暖气的屋子,易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焦躁不安、皮肤发紧、口鼻干燥、胸闷,这些都是“暖气病”。在冬天,人的阳气闭藏,如果屋里过暖,本来内藏的阳气向外耗散,自然容易头晕眼花,四肢无力。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室内通风,每天早晚开窗通风,身体与自然保持相同节奏,可以最大程度接近天人合一,让阳气趋于闭藏状态。 屋里温度高,燥气较大,可以放盆水,养些绿色植物。绿植不宜太多,经常浇水即可。饮食上,多吃润肺食物,如百合、梨、蜂蜜等;多喝热汤,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已经被暖气“烘”病者,要对症治疗。

/半夜口渴:暖气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睡到半夜因口渴而醒,同时伴有鼻腔干、呼吸粗,可喝乌梅麦冬茶。乌梅3枚,麦冬3克,开冰冲泡后饮用,至味淡后食乌梅,连续6天。

/鼻干出血 :暖气引起的鼻干以睡醒后最严重,有的鼻腔可见少许血丝,严重者会出现鼻流血,血色鲜红,量不多。 单纯鼻腔干燥者可用金银花6克、罗汉果15克泡水饮用,每日1剂,连续3天。也可用荸荠3个,切开加水煎煮15分钟取汁,以荸荠水熏鼻腔,每次15分钟,每日1次。鼻出血则可以加饮藕节汤,藕节10克,煎水后取汁饮用,每日1次。

/咽喉肿痛:金银花6克,生甘草、胖大海各3克,共置杯中,用沸水冲泡。 代茶频饮 , 每日1剂,连续3-5天,对暖气烘烤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咳嗽:干咳,痰少或没痰,以鲜梨2个榨汁,加凉开水200毫升,1次饮完,每日1-2次。 /便秘:宜“润”不宜“泻”,可试用芝麻核桃饮。黑芝麻、核桃仁(研碎)各30克,混匀炒熟,每次取10克加蜂蜜10毫升,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空腹饮之。严重者可服用中成药麻仁丸或麻仁饮胶囊。

风湿顽疾调用奇兵 冬天,风湿病也容易趁虚而人或卷土重来。风湿粥可谓一支养精蓄锐的奇兵。在小寒时节,每天晚饭熬点风湿粥,可为正气添点援兵,减少风湿的折磨。 桂枝10克,大米100克,葱白2根,生姜3片。桂枝洗净后加水浸泡10分钟,水煎取汁。大米放入煎好的桂枝水中熬煮,粥快熟时放入洗好的葱白和姜片,煮两开即可。连续趁热食用3-5次,对风湿病有缓解作用。 风湿病患者,冬天应注意保暖问题,特别是病变位置。每天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患处2次,每次半个小时,水温保持60℃左右。内衣被汗浸湿后应及时换洗,居住的环境最好向阳、通风、干燥。洗脸洗手使用温水,睡觉前用热水泡脚,最好浸泡到踝关节以上,每次20分钟左右,可疏通经络,促气血流通。 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豆制品,远离辛辣食物及生冷油腻之物。当风湿活跃、关节红肿热痛时,忌吃辛热燥火的姜、辣椒、葱、羊肉等。经常锻炼,像慢跑、散步、打太极等,使病患部位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减轻疼痛。寒冷的冬天,让我们从细节做起,把风湿病拒绝在门外吧!

養生藥膳/小寒时节 五行美食

窗外白雪茫茫,滴水成冰,桌上红油翻滚,热气沸腾,这是冬天常见的景像。但火锅虽好吃,却不宜频食。小寒时节应“补心肺,调肾脏”,食用适于五行平衡的美食。

早餐首选粥类 南瓜粥、玉米渣粥、小米粥。(黄色五行属土) 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养生的角度讲,早餐多食粥可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的侵袭。

午餐火锅炒菜均可 牛羊肉、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等。(绿色五行属木) 主食的米饭和面食,可满足食物五行中的水性平衡。 餐后食山楂 山楂,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是爱美人士减肥的好帮手。

晚餐喝汤 黑芝麻、罢豆、黑米、黑木耳可调理肾脏。(黑色五行属金) 凉拌木耳、凉拌芝麻菠菜、木耳红枣汤,黑芝麻汤圆、百合芝麻猪心汤,黑豆炖猪骨、黑豆莲藕鸡汤、黑米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清淡小菜加煲汤,养生又健康。

通神好藥/冬吃糯米 滋补御寒 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固表止汗,还有御寒的作用。广东人每年小寒节气早上都吃糯米,就是看中了它御寒的功效。糯米有益,但不能贪吃,尤其是老人儿童,因其黏滞,不易消化。糯米饭食宜加热后食用,吃时要细嚼慢咽。糯米制成的酒,可滋补治病。 /糯米、杜仲、黄芪、杞子、当归等酿成“杜仲糯米酒”,壮气提神、美容益寿、舒筋活血; /糯米、天麻、党参等酿成“天麻糯米酒”,补脑益智、护发明目、活血行气、延年益寿。 寒冷冬天,可多吃糯米粥养脾胃,红枣桂花糯米饭则最适合小寒节气吃。红枣去核煮熟,糯米洗净浸泡半小时,糯米同桂花糖搅拌均匀、煮成米饭,饭八成熟时加入煮熟的红枣帥可。

1月8日 十二月初八 腊八 喝腊八粥,暖胃驱寒。粥油滋补功效胜参汤,常喝粥油,益寿延年。

1月9日 十二月初九 强肾法:临睡前仰卧,两手背紧靠腰部,10分钟后热感传遍全身。

1月10日 十二月初十 吃火锅时,尽量多加点白菜,可消解燥热之气。

1月11日 十二月初十一 每餐饮食有干有稀。胖人先稀后干,瘦人先干后稀。

1月12日 十二月初十二 头宜常抬:每隔一小时,将头慢慢仰起,下颚朝上至极限,慢慢还原,重复7次,可消除肩颈疲劳。

1月13日 十二月初十三 补肾御寒核桃仁饼:碎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适量,混合加水搅匀,烙薄饼吃。

1月14日 十二月初十四 极其疲劳时,做3-5次下蹲上举动作,下蹲时呼气,上举时吸气。

1月15日 十二月初十五 吃羊肉后不宜马上饮茶,否则会诱发便秘。

1月16日 十二月初十六 冬天治疗黄褐斑,事半功倍。一把枸杞、三颗红枣,开水冲泡代茶饮。

1月17日 十二月初十七 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1月18日 十二月初十八 冬季常吃滋补食物,偏寒性的白菜可以帮助疏散,平衡体内的热。

1月19日 十二月初十九 “牛肉补气,功同黄芪”。寒冬食牛肉可暖胃。

1月20日 十二月二十 大寒 大寒时吃点羊肉、牛肉、萝卜、白菜,让阳气茁壮成长,为春天打好基础。是日,忌房事。

大寒養生/早睡晚起 增咸减苦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仍处寒冷时期。从大寒到立春,气候特点将由"冬藏"转至"春生",时而冷风刺骨,时而阵阵暖意。忽冷忽热的天气,若保养不当,易发疾病。 起居方面要顺应"冬藏",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衣着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肾主咸,心主苦。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以助心阳。大寒时节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大寒节气,感冒高发,适当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如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可防御风寒侵扰。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季锻炼对养生有益。锻炼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运动前做些准备活动,如慢跑、搓脸、拍打全身肌肉等,或者以双手抱拳虎口相接,来回转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预防冻伤,还可预防感冒。 正安醫囑/调节肝胆 升发阳气 手捏欢喜逍遥决 百病不愁 大寒节气,风邪初起,伴随着寒冷的天气,风与寒这两股邪气,最易合伙侵犯,所以养生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肝主怒,这个季节应好好调节肝气。“欢喜逍遥诀"帮您打通肝胆经,疏散瘀滞、升发阳气。 欢喜逍遥诀 四门常打开,欢喜自然来。 太冲点一点,逍遥每一天,。 四门,指肝经上的期门和章门两个穴位,此两穴左右各一,所以叫四门。章门,不仅是肝经的会穴,也是脾的募穴、专门治疗脾虚与情志抑郁,期门是肝的募穴,能直接梳理肝气,而且它是治疗一切肝胆,乳房疾病的要穴。只要这四门常打开,就能打通肝经。 打开四门的方法很简单:双手放在两側肋部,用力向下推。 “太冲点一点"则是说要经点按太冲穴,太冲,是肝经的原穴,专门疏肝解郁、调和经血,最适合脾气大的人使用。肝火很旺的女性,太冲穴是很敏感的,甚至痛不可触。按着痛就代表肝经有问题,要多去点按,坚持下去,变成温柔淑女指日可待。 /妇科圣药一莲花逍遥式/ 逍遥丸,被誉为妇科圣药,专门理气化瘀。在瑜伽体位里有一个与逍遥丸同等效果的体式,叫"莲花逍遥式”。坐下,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脚心贴在右大腿的内侧,然后身体向弯曲的左腿方向扭转,右手去抓右脚尖,左手臂向天空方向伸展,尽量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面内。 经常情绪不好的人容易出现乳房胀痛、失眠健忘、胃口下降、面黄肌瘦、周身酸软、腰腹疼痛、目眩耳呜等症状,这表明身体已处于气滞的状态。“莲花逍遥式"能及时疏肝理气,把疾病消灭在未形成状态。不论男女老幼,每天练习几分钟,都可以增强肝经的解郁功能,让您逍遥自在。 養生藥膳/夏病冬治 悄然无斑 不少女性会为脸上的黄褐斑发愁。在中医看来,气血是身体中最基本的营养,黄揭斑常常与气血不足有关。当肾水不能上承,让颜面上的气血失和或肝气郁积,血行下畅,瘀滞在脸部,就可能留下黄褐斑。按照四时养生原则,冬天养肾最好,下妨吃点养肾阴的食物,在黄褐斑力量最薄弱的时候把它打败。 枸杞红枣茶是个不错的选择。一小把枸杞、三至四颗红枣,用开水冲泡即可。 如果经常发脾气,可以放一两朵菊花,理理肝气。枸杞红枣茶一定要在大寒时喝。 无论是肝气郁结,还是肾水不足引起的黄褐斑,喝枸杞红枣茶都能有一定效果如果不喜欢喝枸杞红枣茶,也可以泡一些其他中药茶。经常生气、性子急的,不妨选择玫瑰花、苏子叶;经常腰膝酸软、手心发热,就来点女贞子、何首乌、枸杞。每种大约10-20克,加入500毫升开水中泡20分钟,一天内分2次饮用。 泡不同类型的祛斑茶时,都可以加人桂枝,因为桂枝具有脱色作用,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i皆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阴气盛的秋冬是阴长阳消的阶段,阴虚之人顺立这个趋势养阴,自然事半功倍。夏天则不同,夏天天气炎热,容易滋生热毒,导致瘀毒不易出来。有不少容易在春夏发作的疾病都可在冬天治疗,如高血压、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甲亢等。在冬天好好调理,当春夏来临时,就可增添不少抵御病邪的动力。 通神好药/金衣白玉,蔬中一绝 冬笋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的美誉,每年一二月份,正是吃冬笋的好时节。 笋,味甘、性寒,归胃、肺经,滋阴凉血、和中润肠、清热化痰、解渴除烦、清热益气、利隔爽胃、利尿通便、解毒透疹、养肝明目。 和春笋、夏笋相比,冬笋品质最佳,营养最高。食用冬笋能助消化和排泄,起到减肥、预防大肠癌的作用,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有一定食疗作用。 冬笋吃法有很多,荤素皆宜,配合各种肉类烹饪,滋味更鲜美。 /笋尖嫩:爽口清脆,适合与肉同炒: /笋衣薄:柔软滑口,适宜与肉同蒸: /笋片味甘肉厚:适合与肉炖食。 冬笋炒腊肉 冬笋和腊肉两样食材都带有浓厚的冬天气氛,脆嫩的冬笋裹上浓浓的腊肉味道,整个冬天都感到很满足。 腊肉切片,冬笋剥壳,切掉老根后切薄片。青蒜切片。朝天椒切丝。大火烧水,放入冬笋片焯煮5分钟,捞出沥干。中火加热油锅至5成热,放人干豆豉煸炒出香味,放入腊肉翻炒至肥肉部分变成半透明状。下入焯过的冬笋片,加黄酒、生抽翻炒,调入糖盐,放入青蒜、辣椒翻炒均匀即可。 温馨提示:冬笋含有草酸,容易和钙结合成草酸钙,吃前一定要拿淡盐水焯煮5-10分钟,去除大部分草酸和涩味。笋性寒,年老体弱者和婴幼儿最好别吃,女性月经期间、产后也不宜多吃。

1月21日 十二月二十一 “三消”——打嗝、放屁、出汗,是排放体内废浊之气的途径。

1月22日 十二月二十二 黑豆,强肝解毒、明目补肾。青入肝,黑入肾,皮黑肉青的黑豆,补肝肾效果极佳。

1月23日 十二月二十三 小动作收心——双手抱于胸前。拍身排毒——连续拍打肘窝5-10分钟。

1月24日 十二月二十四 风湿患者每天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患处2次,每次半小时。

1月25日 十二月二十五 鹌鹑肉可与人参相媲美,被誉为“动物人参”,煲汤、熬粥最宜。

1月26日 十二月二十六 “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跪拜磕头动作,可通经活络、疏通躯干气血。

1月27日 十二月二十七 流行性感冒增多,咳嗽、身痛,咽喉疼痛,建议不食辛辣之品,宜微苦微酸。豆浆是这个节令不错的选择。

1月28日 十二月二十八 办公一族想补脑,每天吃几个鹌鹑蛋。鹌鹑蛋是天然的“补脑丸”。

1月29日 十二月二十九 擀脚底培元气:一只脚站着,另一只脚中段踩在擀面杖上来回搓动,至脚底发热为止。

1月30日 十二月三十 早春的韭菜鲜嫩可口,是补肝肾、益气血的“补阳草”。除夕餐桌上的韭菜馅饺子寓意“久财”。

1月31日 正月初一 春节 是月,少酸增甘,以养脾气;宜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是日,勿食梨,忌房事。

2月1日 正月初二 是月,节五辛以避厉气。五辛,蒜、葱、韭、薤、姜是也。

2月2日 正月初三 春季防风邪。敲风市穴可将虚邪贼风拒之门外。直立,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指处即是风市穴。

2月3日 正月初四 春困用醋醒。多喝醋既能提神开胃,又能对抗春天里生长的细菌。

2月4日 正月初五 立春 “咬春”吃春饼。春饼主料是葱、韭菜、豆芽,都是生发补阳之物。是日,忌房事。

立春養生/养阳护肝 有助生发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字有开始的意思。从这一天开始正式进人春季,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昼时间变长,天气也开始暖和了。 /起居要做到夜卧早起。 /春气通于肝气,春季正养肝护阳。 /切忌忧思恼怒,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愉悦的心境。 /饮食方面应尽量少酸多甜,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避免过度耗损,要采纳自然之气以养阳,宜舒展形体,克服倦懒思眠,多参加室外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使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 护肝除了远离烟酒,注意饮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伸懒腰。伸懶腰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 人体困乏时,气血循环缓慢,这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可以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伸懶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也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保健效果。 /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 /伸展时,尽量吸气; /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尽量呼气。 /老年人经常伸懒腰,还可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延缓衰老。

正安醫囑/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风,是春人的主气。《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逐渐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部袭击的能力变弱,风邪就容易"钻空子”。 风邪极少单独存在,与寒同行称为"风寒",与热同行称为"风热",与湿同行称为"风湿",如靠见的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立春时节,寒气逼人,多以风寒存在,所以民间有"春风如刀刮,死牛又瘦马"的说法 勤梳头 将风邪拒之门外 梳头能将风邪拒之门外。《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记载欲得"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延寿经》认为"发多梳能明目祛风。人脑后面有三个穴位,两个风池穴,一个风府穴"中医有"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的说法。经常梳头,能刺激这几大穴位,通畅气血,让风邪绕道而行。 梳头时,将头发散开,先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发端,然后慢慢旋转着梳拢。先从前额发际向后梳,梳到颈后的发根处,之后,俯身从后颈发根梳到发悄末嘣,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别向反方向梳理。

头发稀疏的老人,可用手指代替梳子,边梳边按摩头皮。梳头时,身体可以稍稍往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梳时应用力均匀,不要过猛,速度应均匀缓慢。每个部位重复5-6次,平均每人理100次左右。

红酒菠菜痔囧拜拜 春天刚到,痔疮就迫不及待地"登场"了。痔疮由肠胃内热蓄积引发,所以首要庄务是扫除肠胃里的积热,让肠胃保持轻松顺畅。 菠菜是最好的"肠道清热润滑剂"。《本草求真》中说,“菠菜,何书皆言能利肠胃,盖因滑则通窍,菠菜质滑而利,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痔漏关塞之人,咸宜用之”。菠菜之所以具有这些功效,是因为其性凉味甘,归肠、胃经,可活血补血、滋阴润燥、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清洗后的菠菜切段,倒入适量红酒淹没过菠菜,密封浸泡数小时,就可以将红酒倒出来饮用了。菠菜每隔三四天更换一次,以保鲜嫩营养。容器里的红酒会越喝越少,要不断添加。泡好后,晚上睡觉前喝10毫升左右,不仅能减轻痔疮灼痛感,还有助睡眠,一举两得。但需注意的是,红酒也属酒类,过量饮用易使病情加重。 上班族也可常做提肛运动预防痔疮。全身放松,将臀部和大腿用力夹紧,舌抵上腭,用鼻慢慢吸气,同时将肛门提起,包括会阴部。停顿5秒后,缓缓呼气,并放松肛门。重复10-20次。 辣椒、姜、蒜、酒类等辛辣刺激性和火锅烧烤之类的油腻性食物,会加重肠道内热堆积,应少吃或不吃。 凡事在于"坚持"二字,如果能坚持下去,您一定能远离痔疮,享受一个明媚的春天。

養生補藥膳/清火锦囊调和阴阳 立春开始,气候变暖,自然界阳气萌生由弱转强,阴气由盛转衰乃至消失。阳气与阴气交战激烈,所以气候变化无常,乍寒乍暖,时晴时雨。外界大气候,身体小舞台。 中医认为,二月是冬春气候的过渡期,和自然界一样,体内阳气随着春暖开始苏醒,渐成主角,如遇到外界气温骤升、阳气大盛,体内外阳气交织,易导致身体积热,“火"气大盛。因此,随时清火、调和阴阳是本月养生重点。

“上火"的症状为头晕、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疼痛、有口气、脸上长痘,而且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出现小便发黄、便秘。同时,体内的火可以引来外感,使患感冒、肺炎、流脑的几率增加。

清火锦囊 /嗓音干哑:饮淡盐水、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嫩丝瓜捣烂挤汁,含漱:醋加等量水漱口可减轻疼痛。 /有口气:藿香15克洗净,水煎5分钟,弃渣取汁,再将粳米50克煮成粥后,加人藿香汁食用。将藿香换成薄荷,也可防治口气。 /咳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克,洗净,加水煎服,可治清晨多痰。生姜1块切碎,鸡蛋1个,香油少许,像煎荷包蛋一样,把姜和蛋用香油煎熟,趁热吃下,每日2次,也可治咳痰。 /口干舌燥:百合、杏仁和粳米同煮成粥,加梨丁、枇杷丁,拌少许蜂蜜服用。 /脸上长痘:芹菜、西红柿、雪梨、柠檬洗净榨汁饮用,每日1次;红萝卜、芹菜、洋葱榨汁饮用。这些蔬果都有清热、解毒、祛火的作用。 清淡小菜加煲汤,养生又健康。

通神好藥/春食花椒除湿散寒 立春以后,炒菜时可多放一些花椒。花椒性温,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春季适度食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春季是流行病的多发季节,花椒对各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春季雨水较多,脾胃虚弱的人易受湿邪困扰,导致消化不良。花椒温中除湿,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者应吃点花椒,寒性痛经及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也可适当吃点花椒。 但花椒性热,容易上火的朋友应适量食用,孕妇多食会损伤胎气,也应少食。另外花椒有回乳作用,食用后易导致断乳,哺乳期的妈妈应注意。

2月5日 正月初六 六神丸,可内服可外敷,将其用水花开后,止牙痛有奇效。

2月6日 正月初七 玉兰花骨朵,加一些白芷、苍术,磨末放在香囊里佩戴,可醒神开窍。

2月7日 正月初八 干玫瑰花配两颗红枣冲水饮用,滋养气血。熬玫瑰花粥时,最好用脱水的花蕾。

2月8日 正月初九 榆钱与牛肉同炖吃,治白带过多。榆钱养肺益脾,“下恶水,利水道,久食令人身轻不饥”。

2月9日 正月初十 春天要夜卧早起。晚上睡得稍晚一点,早上早点起来,多去室外活动,舒展肢体,可使身心更有活力。

2月10日 正月十一 春燥引起便秘,宜用黑芝麻、核桃仁研碎炒熟,拌蜂蜜温开水冲调,每日服用。

2月11日 正月十二 锡纸包裹住春笋,用炭火漫漫烤熟,能去掉笋的寒性。

2月12日 正月十三 初春养护肝脏最要紧,酸辣食物最好少吃。

2月13日 正月十四 鼻涕流得太多会伤及肾精,所以鼻渊被称为“脑漏”,会影响记忆力。

2月14日 正月十五 元宵节 早餐不宜吃元宵。元宵配芹菜、山楂好消化。多吃糯米易便秘,可喝萝卜汤化解。是日,忌房事。

2月15日 正月十六 春季养阳,忌静宜动,但要避免运动量过大。流汗太多损耗心血和阳气,且易感冒。

2月16日 正月十七 全身放松,臀部大腿用力夹紧,舌顶上腭,鼻慢慢吸气,将肛门提起。停顿5秒后缓缓呼气,放松肛门。每天半小时,远离痔疮。

2月17日 正月十八 雨水来临湿气重,炒菜时适量放一些花椒,能散寒除湿。易上火的人不可用此法。

2月18日 正月十九 经常按揉鼻通穴和迎香穴,可预防春天感冒和花粉过敏。

2月19日 正月二十 雨水 雨水节期前后,不宜吃“陈葅”(酱菜、酱豆腐),因其带陈腐之气,不利春气升发。

雨水養生/健脾祛湿 适度春捂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此节气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正向我们走来。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导致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此节气,要注意健脾祛湿。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雨水时节,倒春寒时常"不请自来”,雨水降临也会导致气温降低,所以不要过早脱去棉衣,以防风寒侵袭,引发感冒、关节炎等,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等俗语。可见,在春寒料峭、湿气袭人之际,还是要适当捂一捂,既顺应阳气的生发,也可抵御时邪。 雨水的病候 /易患感冒: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易感冒。应多锻炼,多到户外深呼吸,多晒太阳,体弱易感冒者可吃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 /易关节痛:雨水节气,初雨将下,易患关节痛,尤其是肩关节、腰关节痛较多,要注意保暖。 /易乏困:春天,气温升高,腠理疏松,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常感疲劳乏困。此时,应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正安醫囑/春捂防寒 巧解春困 春捂重点是下半身——腿和脚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就是说,春令时节下身应多穿一些。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 从经络学上来看,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感应点和反射区,是五脏六腑精气输注、会聚的地方,这些地方受到湿寒侵袭,五脏六腑都会受影响。脚位于人体最底下,距心脏位置最远,血液循环最不畅,更易受湿寒之气的侵袭。脚部保暖除穿上合适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需用热水泡脚。 中医中"风邪"是"六淫"之首,《黄帝内经》中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记载。大腿外侧胆经上,有个风市穴,如果不注意保护腿脚,风邪便会携湿寒,由这个穴位侵入人体。在风邪的长期侵袭下,易形成"风寒腿" 敲风市穴,可将虚邪贼风拒之门外,坐着、站着都可,累了的时敲20-30下,便会让健康"随风而至"。 也可干洗脚,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复10-15次,可起到腿部保暖的作用。 “春捂"的时间因人而异。体热的人少捂几天,老人、小孩等体质偏寒的人多捂几天。如果温度低于15℃,还是先让厚衣服多陪伴几天吧。如果"捂"了后身体易出汗,就可以脱掉厚重衣物了,以防"捂”,出了汗被冷风吹袭,更容易生病。

/巧用穴位驱赶"春困"/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转暖,“春困"来袭,人们时常感到困倦,无精打采,迷迷糊糊学着按摩以下几个养生穴位,就可以提神醒,摆脱春困。 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10分钟,可起到安神定志、调瞳眠的作用。

/神门穴:常按神冂穴,对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内关穴:用一只手握紧另一只手的手腕处,使第一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上。用指尖有节奏地进行按压,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最好。 三阴交:三阴交为脾经、肾经、肝经交会之处,除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外,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養生藥膳 春来养生 食粥有道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绵绵的序幕也即将拉开。万物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长期在这雨水的"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有黏腻感,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民间也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加入药材后,更能治疗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 祛湿极品粥非"薏苡仁党参粥"莫属。食材只需两样,一是薏苡仁,一是党参。薏苡仁被称为天下第一米,健脾冒、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党参,其根形以人参,古代也被称为人参。党参味甘性平,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将薏苡仁与党参一起熬粥,可健脾胃,礻胡卑湿,补,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个薏苡仁党参粥,大使燥结和气霈、火气大的人不适乞。 《千金月令》说,“正月宜食粥,有三方。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以祛四肢之风。三曰紫苏粥”。 /地黄粥: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 /防风粥: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 /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 此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花椒也能散寒除湿,在炒菜尤其是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

通神好藥/调养脾胃 宜食茼蒿 茼蒿既是时令蔬菜,又能养脾,在古代即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茼蒿的茎和叶都可以食用,吃起来不仅感觉脆嫩爽口,更有一股清香气息沁人心脾。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不妨多吃些茼蒿。 许多人只是将茼蒿作为火锅"伴侣",实际上,茼蒿吃法还有很多。最能保持茼蒿新鲜口感的吃法是凉拌。新摘的茼蒿洗净,下滚水焯一下。焯的时间要适度,时间长了会失掉茼蒿的脆嫩口感,短了又去不净茼蒿的野气。焯过后滗干水分,装入乳白或浅绿的瓷盘,正好衬出茼蒿的碧色。再将一小块生姜、几颗蒜瓣细细地研碎撒上,淋上麻油,加少许盐和糖,最后浇上两勺醋。这样凉拌出来的茼蒿,辛香清脆、甘酸爽口,配上粘稠的小米粥,再可口不过。 不过,“茼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所以不要进食太多。同时,体质虚寒而腹泻者,也要少吃或不吃茼蒿。

2月20日 正月廿一 从立春到谷雨,用枸杞配黄芪泡水喝,可助阳气生发,配决明子泡水喝,可养肝降压。

2月21日 正月廿二 推搓两肋疏肝: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30次,有温热感为佳。

2月22日 正月廿三 白菜萝卜汤,可以洗去体内过多的油脂,让不堪重负的脾胃得到休息。

2月23日 正月廿四 雨水前后易“倒春寒”,日均气温15度以下时需春捂。春捂原则是“下厚上薄”,重点保护背、腹、足底。

2月24日 正月廿五 深呼吸会加速清除体内毒素。一吸一呼,憋气一会儿,每天3次,每次10个,效果胜过排毒食品。

2月25日 正月廿六 春天的葱是一年中最嫩、最香、最好吃的,可以帮助恢复体能,补给热量。贫血、低血压和怕冷的人更应该多吃。

2月26日 正月廿七 黄花菜与合欢花煮水半小时,药汁兑蜂蜜,睡前喝,可改善睡眠。

2月27日 正月廿八 按腹养阳:仰卧,以肚脐为中心,手掌在肚皮上顺时针按摩200次。此法可促消化、排湿毒、助保暖、安睡眠。

2月28日 正月廿九 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时的幼苗,性凉微寒,春天吃可清热祛火、消除水肿,使皮肤光滑柔软。

3月1日 二月初一 是月,每早起床后取坐姿,双手于背后从颈部至骶部上下推搓至发热,可强腰壮肾、通调水道。是日,忌房事。

3月2日 二月初二 古人眼保健操:双手掌心擦热按在双眼上,以热气煦熨眼珠3-5遍,每天数次,可明目提神。

3月3日 二月初三 每日嚼服枸杞6克或开水泡饮,养肝明目,防眩晕目疾、保肝脏。

3月4日 二月初四 想让头发乌黑亮丽,常用女贞子熬粥、煲汤饮用。脾胃虚寒者忌之。

3月5日 二月初五 是日,宜在外踏青赏花、放风筝,吸纳天地间阳光,使精血藏于肝脏。

3月6日 二月初六 惊蛰 常搓双耳,全身受益。用力需轻柔,以揪、揉、拉为主,5分钟为宜。

驚蟄養生/潜阳保阴 清肝降火 春雷始鸣,凉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茁壮。《黄帝内经》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即在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春季与肝相定,这一节气,饮食调养以"春夏养阳"为原则,以保阴潜阳、清肝降火的食品为主,因肝气容易亢奋,更适合"温食"。 春天四味养肝法 荠菜养肝气,苋菜补肝血,茼蒿清肝火,春笋升发肝阳。这些蔬菜可以帮助肝气疏泄、阳气升发,既保肝又排毒,有效减少肝脏负担。 防感冒和流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应注意适量增减衣着,保室内嗵风,中午多哂晒太阳,夜间娱乐适度。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盐水漱口:用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晚间服用。 防精神病发生 气候多变时易扰乱人体生理功能,引发精神活动异常。此时应注意起居规律性,不过分劳累,适当增加锻炼,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气和,切忌妄动肝火。 /防"旧病复发"/ 这一阶段气候多变,易造成组织血液循环的损伤、压迫和刺激,中医称之为经络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预防方法是动静结合,参加适量锻炼,活气血,通经络。

正安醫囑/排毒护肝补足阳气 惊蛰是风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的风邪最猖狂,会带动各种病菌到处肆虐。稍不注意,病菌就会侵犯人体。此时可敲打大肠经,把淤积了一冬的积热毒素排出体外。肠道干干净净,不但能为气血生发提供一个好环境,还能阻止邪风和病菌溜进来。 从食指尖外侧沿着手臂外侧一直敲到肩膀。左右各5分钟。敲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力度和密度,更能刺激肠蠕动。 经络瑜伽排便排毒 便秘有四种症状: /热秘:吃辛辣油腻食物太多,导致肠道燥热易口干口臭,爱喝冷饮: /气秘:过度忧思导致气机瘀滞,有便意却排不出,伴随胸肋闷胀、疼痛: /虚秘:病后、术后或年老导致气血两虚。有便意却排便困难,用力排就心慌气短出汗,排完后很疲乏; /冷秘:久病耗伤肾阳,阳气不能温养全身而导致排便困难,便后小腹隐隐作痛,腰腹发凉,平时怕凉喜热。 治疗和预防便秘,可做经络瑜伽。早晨起来喝一杯温水之后,双腿并拢直立,双手交叉,转动手腕,手心向上,手臂伸直过头顶,呼吸5次。抬起脚跟,呼气时上身从腰部慢慢向右侧弯曲,保持几f少种,吸气时收回来。再呼气时,上身慢慢向左侧弯曲,同样保持几个呼吸,吸气时收回来。反复练习,像被风吹动的树一样左右摇摆,脚跟要尽量抬起来。 蹲下双脚站稳,双手抱紧小腿,然后躺下,抬起双腿上下屈伸,加强大肠蠕动。

平躺,用双手手掌拍打肚脐两侧,力度逐渐加强,拍上100次就能充分刺激肠道内外,促进排使。 这套排毒瑜伽适合所有人。有则治之,无则预防。 护肝好时节 中医认为肝应春时。春天是肝病多发季节,也是养护和治疗肝病的重要时节。过劳一族,不妨吃些养肝食物,例如将加班的零食换成话梅、杏脯之类,别吃伤肝的甜味夹心饼干;将绿色蔬菜作为晚餐必备。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对应人体的肝胆,能加速排出体内毒素。 中药女贞子,具有补肾滋阴的功效。肝气偏弱的朋友,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女贞子与粳米同煮做粥来吃。女贞子10粒、粳米110克,洗净加水煮粥即可。 /补足阳气/ 惊蛰过后,天地间的阳气生发过快,有时人体内的阳气会跟不上,有人会感觉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这都是气不足的结果,补充阳气是关键。 饮食上,建议多吃精白面。因为它是热的,补气。还应吃些偏阳性的东西,如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等来养护阳气。 可以适当喝点酒,最好选择高粱酒。因为高粱就像蓄电池一样,把太阳的能量直接吸收到种子里,而高粱酒是高粱种子里面提取出的精华,它进入人体后会使后背发热,促使人的脊梁之气上升。 血热的人、脸红的人,不提倡吃温性和热性食物,可以吃平性和偏凉性的食物。 尽管春季强调晚睡早起,但最晚不应超过11点,11点胆经当令之时,一定要睡觉。

養生藥膳/惊蛰食梨 远离病痛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较干燥,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故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榨汁食用 取生梨,去核去皮,榨汁后取1杯约400毫升,加冰糖10克、胖大海1枚,煮后服用,润肺生津、利咽开音。将生梨、莲藕一同榨汁后兑蜂蜜饮用,健脾、清心、润肺 蒸熟食用 生梨1个,川贝母3克研成细粉,冰瑭10克。梨去核,把川贝母及冰糖放人梨中,放在蒸锅内蒸45分钟后取出食用,润肺止咳化痰之力更强。 煮水食用 梨切片后与冰糖、川贝母、银耳同煮,健脾润肺止咳。 不过,梨子偏寒,血虚胃寒者不可多食,普通人吃梨也不能过度。 具有润肺健脾功效、适合春季养生的食物还有枇把、百合、银耳、莲藕,山药、大枣等,药物有沙参、麦冬、玉竹、黄精等。在自身体质合适的情况下,春季常食用上述药食物对健康会大有好处。 通神好藥/无味之味 西湖莼羹 莼菜,又名马蹄草、水莲叶,是我国一种珍贵水生食品。杭州西湖种植莼菜有悠久历史,“西湖莼菜汤"被誉为江南三大名肴之一 莼菜不仅是美味,还是一位"良医”。《本草纲目》言其"清渴,热脾,下气止呕,治热疽,厚肠胃,解百毒,延年益智",《本草再新》言其"疗百毒,清诸疮"。因此在惊蛰这个"百虫抬头"的时节,吃点莼菜非常适合。 莼菜既可炒着吃,也可做菜做汤,如莼菜鱼柳汤、虾仁莼菜汤、莼菜粥、素拌莼菜、西湖莼菜羹、莼菜白玉番茄汤、莼菜银鱼羹、三丝莼菜汤等,皆色、香,味俱佳。 莼菜无论做成什么菜,皆清香浓郁,鲜美滑嫩,令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形态就像碧螺春一样婀娜,吃起来在舌尖有些微的弹性,令人心醉,是春天里不可多得的一味美味养生菜。 然莼菜虽好,亦不能多食,其性寒而滑,易伤脾胃,损毛发。

3月7日 二月初七 茯苓15克、梗米200克煮粥,调冰糖。健脾温肾,预防五更泻。

3月8日 二月初八 下蹲时抱住膝盖,脚后跟不要翘起,紧紧蹲下。坚持练习,能锻炼腹部,收缩盆骶肌肉。

3月9日 二月初九 易感冒者可每早晚2次用盐水漱口;亦可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晚间服用。

3月10日 二月初十 菠菜适量与梗米煮粥,放少许盐,淋香油,食之补虚、养肝明目。

3月11日 二月十一 春分后,故疾易复发,要注意保暖,适当按摩旧伤部位,加强局部血液循环。

3月12日 二月十二 孩子穿多少合适?总的原则是手足不凉背无汗,保证背、肚、足温暖。

3月13日 二月十三 消春困食疗方:山药洗净切片,与扁豆、胡桃肉、梗米,同煮成粥后调味食用。

3月14日 二月十四 采香椿嫩芽,鲜吃、焯烫皆宜。捣烂椿叶,取汁涂在脱发处,每日几次,可生发。

3月15日 二月十五 双手从大腿根部逐渐向下推拿至足踝部,再反向回来,每日数次,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

3月16日 二月十六 按揉四白穴,可治学童近视,可防成人黑眼圈。每天坚持按压,脸上的皮肤也会细腻美白。

3月17日 二月十七 大小便时咬牙,能固摄肾气,对在肾精上损害偏大的男人更有益处。

3月18日 二月十八 舌苔白,常怕冷、腰下发凉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温中扶阳。

3月19日 二月十九 春季不宜过食羊肉、狗肉、火锅等辛热之品,以防体内积热致疮痛疖肿等。

3月20日 二月二十 “瘦人多火”,越瘦的人,越容易上胃火,所以平时要少吃辛辣。

3月21日 二月廿一 春分 春分食补,宜清补不宜浊补,因“肝主青色”,应多吃青色食物养肝。是日,忌房事。

春分養生/百草发芽 防治故疾 春分时节,温度与湿度相差很大,气候骤变会致人体平衡失调,体弱者易生病,旧病者易复发,高血压、心脏病、月经失调、眩晕、失眠、痔疮等症都是春分前后的多发病。春分也是精神病、过敏性疾病的好发时间。 所以,春分前后,要避免情绪波动,多做户外活动,迎风顺气、随风送忧。情志上,宜顺应情志去抒发、喜怒哀乐都要抒发,但要有节制:饮食上,宜清补不宜浊补,“肝主青色”,应多吃青色的食物以养肝:起居上,工作、娱乐,都要适度。久坐会导致肌肉松弛,久立则伤及骨头,行走时间太长则易令筋骨受伤。 为了让气血正常疏泄,可以重点按摩指尖和小腹,以帮助气血运行。手指头两侧,分布着人体经络的井穴,每只手各有6个井穴,井穴一般是经络端点,捏揉手指尖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 可做手指操——以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依次捏揉另一只手的手指。从大拇指开始逐个按揉,着力部位在指甲两旁。顺序是先左手,后右手。诀窍是每个手指揉九遍或九的倍数,揉完后捋手指六遍。九为纯阳之数,六为纯阴之数,六九相合,则阴阳平衡。每个手指每早晚各做一遍,是春分时节养生的重点功课。 春天按摩小腹,有助于打通经络、调节气血,让阳气更好地生发。以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摩小腹至发热,可养元补气,滋阴培阳。早中晚各揉1次,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最少36圈或36的倍数,力度要适中。

正安醫囑/眼病多发 调肝补肾 春季万物复苏,人阳气渐旺,若此时依旧多食牛羊肉或辛辣厚味,会导致上火,眼睛和肝脏一起受累,表现为眼睛干涩、发痒等。另外,春天之气为"风",被风邪入侵后最常见的表现是口眼歪斜,即外风引起面瘫。春季多发的过敏性结膜炎也属"风邪"所致。 怎样预防和治疗?中医认为,应从调肝补肾人手。“肝开窍于目”,只有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才能黑白清晰,炯炯有神。“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是说肾的气血充足,才能维持肝的正常功能。 小孩的眼睛大都清澈透明,因为小孩先天肾气足,而老年人的眼睛是浑浊的,原因就是肝肾之气不足,身体里垃圾太多,这些垃圾储存在血液里,最后要体现在眼睛上。糖尿病患者受内热影响,肝血不足,眼睛得不到气血滋养,极易诱发视网膜病变,治疗这种病变,需从调肝补肾入手。 枸杞黑豆排骨汤,明目功效显著,可常吃。枸杞20克,黑豆30克,猪骨300克,姜片、葱段、精盐、黄酒适量。将枸杞、黑豆和猪骨先用大火烧沸,加调料改小火煨炖至黑豆烂熟,汤汁黏稠即成。 黑豆一能强肝,二能解毒,三可明目,四能补肾。选择黑豆时,最好选择"青仁黑豆",即皮黑肉青绿的黑豆。色青入肝,色黑入肾,这样的黑豆补肝肾极佳。 另外,可点揉明目穴位一一四白穴。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是胃经要穴,点揉此穴能把胃经气血引到眼部,从而明目。每天用手指按压轻揉四白穴3分钟即可。 春分时节,精神分裂症高发,与肝脏疏泄功能失调不无关系。合谷、太冲两穴是精神分裂症之克星。 太冲穴是肝经上的第一个要穴,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只要把这个总开关打通了,整个肝经气血都会旺盛。 按摩太冲穴前,温水泡脚15分钟,再用左手拇指按揉右太冲穴,3分钟后换右手。反复2-3次,共10-15分钟。揉按时,产生酸、胀、痛感为宜。此法不仅适合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同样适合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 合谷穴是大肠经上原穴,升清降浊、宣通气血。在治疗精神分裂上不可小觑,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则禁忌。 按压合谷穴时右手握住左手,右手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每2秒1次,每分钟30次。按压力度要强,有酸、麻、胀、痛感,甚,至能窜到食指端和肘部以上(得气),才能防病治病。 養生藥膳/健康春补 饮食增高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以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蹭多,对于发育期的孩子们,这是长个子的最佳时段。 香菇饭 吃完香菇饭,别忘晒太阳。 鲜香菇,鸡肉丝,芹菜末,白米,水,盐,香油,酱油,糖,黑胡椒粉。 将米洗净沥干,加人1杯水浸泡约15分钟备用。新鲜香菇洗净切丝,与鸡肉调味料拌匀,铺在米上。放人电饭锅中煮熟,开关跳起后焖10分钟,将锅盖打开拌入芹菜末,再焖5分钟,最后拌匀即可。 香椿干丝 豆腐干150克,香椿100克,盐3克,香油15克。 鲜香樁洗净后加开水,加盖闷10分钟后挤去水分,切细末。白豆腐干用沸水洗净后切丝,加人香椿末、精盐和香油,拌匀装盘即可。

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它的味道芳香,能醒脾、开胃,还是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疾病的良药。民间有用香樁治痔疮、湿疹、遗精、滑精、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食欲不振、坏血病等的验方。 需要注意的是,香椿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高于一般蔬菜,无论是凉拌,还是炒菜,不妨先焯一下。 蒜蓉油麦菜 油麦菜适量,大蒜、葱、蚝油若干。 蒜切成蒜蓉,葱切葱花,油烧至八成热,下葱花和部分蒜蓉炝锅,出味后下油麦菜,快速翻炒,再加人些许蚝油翻炒,待香麦菜变得稍软一些,加一勺水,转中火焖,将剩余蒜蓉加入,快熟时加盐出锅。 油麦菜,是莴笋的变种,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油麦菜可治疗神经衰弱、可清燥润肺,适量食用有助于睡眠。 通神好藥/春食豌豆 明目清肝 春季正是豌豆上市的季节,李时珍说"豌豆属土,主治脾胃之病"。中医认为,豌豆味甘、性平、无毒,清煮吃,治消渴,除呕吐,还可益中平气、养颜健身。豌豆还具有护眼的功效。每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可将胡萝卜、豌豆、玉米一起炒着吃,味道鲜美。另外推荐一款豌豆焖饭:米饭快煮好时加入豌豆,搅拌后继续焖煮,将熟时加入洋葱丝、肉丁,再焖一会即可。 豌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的幼苗,是消化道的清洁剂,对各种溃疡有缓解作用。中医认为,豌豆苗性味甘平,无毒,具有和中下气之功能,常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烹调时,豌豆苗可与肉丸、豆腐、海味搭配做汤,清香扑鼻,不放味精等调料,味道也很鲜美。 温馨提示:豌豆不宜多食,过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胀。制作豌豆苗时,应先将豆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放冷水中过凉再用。

3月22日 二月廿二 春分按次序炙关元、中脘,每穴10-15分钟,傍晚为宜,炙后拇指按压足三里5分钟,以导火气。

3月23日 二月廿三 每早晚从左手到右手逐个按揉手指9遍或9的倍数,然后捋6遍,调节阴阳平衡。

3月24日 二月廿四 早晚冲杯蜂蜜水,润肠通便、防感排毒。

3月25日 二月廿五 爱生闷气、郁闷焦虑者,宜常揉太冲穴,每天2-3次,共10-15分钟。

3月26日 二月廿六 春食樱桃,益气祛风,但不可多食。阴虚火旺、鼻出血及热病者,忌食。

3月27日 二月廿七 盘腿,能锁住人体内有限的精气,使精气上行供脑,补精于脑。

3月28日 二月廿八 核桃仁浸醋,密封10天后饮用,饭后两匙,可改善皮肤粗糙晦暗。

3月29日 二月廿九 午后晒后背,每天半小时,养阳。

3月30日 二月三十 桂圆肉、莲子、枣、枸杞、粳米熬粥,可养心补血、安神填虚。

3月31日 三月初一 是月,宜早卧早起,以养脏气。勿久处湿地,勿大汗。

4月1日 三月初二 是月,每朝梳头一百下。夜卧时用热汤加盐泡脚,泄风毒脚气。宜食粥糜,取米油食之,补虚损。

4月2日 三月初三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是日,吃荠菜,养肝降血压。

4月3日 三月初四 茉莉花茶”助理郁“,春困发作时喝一杯,健脾安神,提神醒脑。

4月4日 三月初五 清明时节适宜登山,经常登山可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使经络通畅,延缓衰老。

4月5日 三月初六 清明 清明饮食宜甘而温,以健脾扶阳祛湿。宜多吃韭菜、荠菜、菠菜、山药。

清明养生/柔肝护脾 悲伤有度 清明 ,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 ,气候温暖 ,桃花初绽 ,杨柳泛青, 正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也是养生的重要节气 , 古人所谓 “春不食肝 ,夏不食心,秋不食肺 , 冬不食肾 , 四季不食脾 ,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 清明时期,宜多到户外运动, 如晨练、登山、踏青、郊游等。衣着要适当,预防感冒。 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春季人们食欲通常比较好,但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节气,不宜食用"发物’’,如笋、鸡。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老人易头痛、昏眩,可多吃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防病 肝属木,木生火,因此清明时节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心理疾病也易发。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严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 正安醫囑/味道女人 常按隐白 许多女性在享受明媚春光时,发现自己囗苦嘴干、全身乏力,下体还会出现瘙痒、白带增多的现象,甚至还有一股浓浓的腥臭味。这种"女人味"是阴道炎的症状。阴道炎是一种典型的妇科疾病,若长期不管不顾,极易引发盆腔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疾病,不能掉以轻心。 想要远离特殊的"女人味",要熄灭肝火、消除内热,杀虫止痒。下面这个很好的方子不妨一试: 鲜鸡冠花60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添水再煎,煎3次后再用小火慢熬,等到快干锅时加入鲜藕汁500克,再煮几分钟后关火。调人白糖搅拌均匀,晒干碾末,放人干净的容器中。服用时,用沸水冲开,每天3次,每次10克。长期坚持能清热利湿、杀菌止痒、收涩止带。 鸡冠花味甘性凉,入肝、大肠经,常用于治疗赤白带下、崩漏、便血等。许多治疗妇科炎症的药丸、洗液的成分中都含有鸡冠花。 莲藕,《本草纲目》中称其为"灵根",性寒凉,有健脾益胃、清热养阴、凉血行瘀等功效。一般妇女在产后应忌吃生冷的食物,但因藕是消瘀良药,所以不忌食。莲藕榨成汁,营养非但不会流失,还更易消化。 鸡冠花收涩止带,藕汁清热养阴,“双剑合璧”,自然会将妇科疾病斩杀于无形。

此外,穴他按摩也是治疗阴道炎症的好帮手。您可以动动手,按摩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起点,脾经失调,必然会有失运化,所以, /平时多按隐白穴,能减轻妇科疾病。 /每次按隐白穴,出现酸重感就可以停止。 /按摩神阙穴、三阻交穴、关元穴、气海穴、太冲穴等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養生藥膳/美丽春天约会花草 “春天鲜花盛开,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许多花草还可入药。春天饮用花茶,可以驱散冬天积聚在人体的寒邪之气,促进人体阳气生发,提神醒脑,清除睡意,由内向外改善体质和肤质。 /菊花茶:抗辐射,抑细菌/ 菊花有养肝平肝、清肝明目之功效,特别适合春季饮用。同时,菊花还可排毒健身、疏风清热、驱邪降火、利咽消肿、抵抗和排除体内积存的有害化学或放射性物质、抑制多种病菌、增强微血管弹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润肌肤、利气血,养护头发。配合枸杞同服,更能增强养阴之力。 温馨提示:菊花性偏凉,平素脾虚、手足冰冷、易腹泻者不适合饮用。 茉莉花茶:助生殖,缓经痛 茉莉花茶在各种花草茶中,香气最为醇厚,是春季茶饮之上品,有"去寒邪、助理郁"之功效。喝茉莉花茶除了可安定情绪、振奋精神,还能健脾化湿、和胃止痛、养颜美容、滋润肌肤、缓解痛经,对于女性的生理、生殖机能也有帮助。 金银花茶:治感冒,疏风热 金银花茶,性味甘寒,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春季风气善行,易外感风邪,金银花茶正可缓解春季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牙周炎等病症,对疖痛、肠炎也有缓解之效,有助凉血止痢、利尿养肝。 温馨提示:金银花茶适合在出现轻微外感症状时服用,如感冒症状较重,仍需采取药物治疗。 玫瑰花茶:淡色斑,理肝胃 玫瑰花性微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平衡内分泌等功效,对肝与胃有调理作用,还能消除疲劳、改善体质、缓解心血管疾病、改善皮肤干枯、去除皮肤上的黑斑。平时取干玫瑰花6至10片,放入茶杯中,冲入热水,即可饮用。可配上两颗红枣或加红塘,更添滋养气血之效。 温馨提示:玫瑰花茶有理气之效,因此经期慎用,以防行气活血导致月经量过多。 通神好藥/荠菜养生 聚财好味 荠菜是阳春三月的应季时蔬,又因其"聚财"的谐"音而颇受百姓喜爱。“荠"与"吉"谐音,所以荠菜也有"吉菜"之称。荠菜可炒、可煮、可炖、可做馅,均鲜嫩可囗、风味独特、色泽诱人。 荠菜能治百病,被称为"护生草”。《本草纲目》载其"明目,益胃”。《诗经》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 “农历三月三,不忘荠菜煮鸡蛋”。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人鸡:蛋、红枣、枫球,再配2-3片生姜,煮成一大锅,全家一起吃。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 荠菜煮蛋做法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大有讲究。首先是选荠菜,能到野外田头采摘自然更好,如果到超市买,一定要选择个大、健壮的。其次是鸡蛋个数,通常是3的倍数,如6、9、12等。最重要的是煮法:须在晚上小火炖1小时,把蛋壳敲几个小裂纹再放人锅里,第二天早上吃时再煮一下,这样才能让煮好的鸡蛋散发出荠菜的香味。

4月6日 三月初七 清明时分哀思,消耗心气心血,可用艾炙缓解哀伤,鼓舞气血。穴位可选足三里、合谷、曲池、内关、神阙、心俞、肺俞等。

4月7日 三月初八 春天受孕成功率最高,欲怀孕者房事可随意一些。春天日照时间变长,多晒太阳也有助受孕。

4月8日 三月初九 高血压者,取菊花10克水煎,代茶饮;肝肾虚者,可选天冬、麦冬5-10克水煎,代茶饮。

4月9日 三月初十 春季血压升高引起头痛眩晕、失眠健忘,可按摩涌泉穴。每次5分钟,早晚各一次,持之以恒效果好。

4月10日 三月十一 春天吃鸡内金,健脾养胃调肝。用豆浆机做杂粮粥时,加鸡内金一起打碎即可。

4月11日 三月十二 防感香囊,佩于胸口、置于枕边,或挂在汽车中、房间里,均可化毒除瘴、辟邪祛风。

4月12日 三月十三 春季药补,首选灵芝。灵芝长得像人的肝脏,味甘性平,补气保肝。

4月13日 三月十四 大枣扁豆粟米饭:大枣5枚、粟米100克、扁豆50克,洗净,大火煮沸转小火煮至米熟即可,食时加少许白糖。养肝、健脾胃。

4月14日 三月十五 苦菊拌苋菜,清热解毒、通利大便,还能去肠胃之火、排毒养颜。

4月15日 三月十六 夜间睡眠是养肝血的最好方法,应在子时(23时)前入眠。白天尽量减少面对电脑及电视的时间。

4月16日 三月十七 最适宜养肝的蔬菜——菠菜。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

4月17日 三月十八 桂枝、肉桂、干姜、生姜煎水饮用,可治疗花粉过敏。

4月18日 三月十九 春天”烂嘴角“,宜多吃黄豆芽、小白菜、油菜等蔬菜,提高免疫力。

4月19日 三月二十 香蕉较寒冷,可以烤着吃。烤香蕉皮,可预防痔疮引起的便后出血。

4月20日 三月廿一 谷雨 谷雨前后,雨水明显增多,湿邪入侵易致病,宜常按承山穴去除湿气。祛湿食物有白扁豆、赤小豆、薏仁、冬瓜等。

谷雨養生/健脾除湿 益肝补肾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从谷雨起,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养生正当时。谷雨时节给身体做个"大扫除”,可以为安度夏季打下基础。 起居养生:注意防潮 谷雨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环境变化,保持各脏腑功能的正常。不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到潮湿的地方劳作: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不要穿不干的衣服;注意保暖,不要着凉,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天气好时多外出晒太阳,适当运动。 精神养生:保持开朗 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是春季容易出现的精神问题,需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 听音乐、钓鱼、春游、打太极拳、散步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外部精神刺激。 运动养生:柔和适量 要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如太极拳、瑜伽 :避免参加竞赛性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负重性活动,以免导致血压升高。可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慢走,打拳,做操。坚持体育锻炼,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湿热之气,以与外界达到平衡。 饮食养生:益肝补肾 应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如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豆类、黑芝麻等,以顺应阴阳变化,抵抗春瘟,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正安醫囑/调理情志 抵抗抑郁 谷雨前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多发或易加重。资料显示,每年四五月份自杀率最高,而自杀的原因多与抑郁有关。 中医认为,春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是肝郁。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肝脏功能有关。肝气郁结不畅,不仅会导致气血瘀滞不畅,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也易干扰其他脏腑器官,导致疾患发作。又因肝属木,木的特性应该是伸展条达的,如果肝气郁结,如同树木被压抑捆绑,无法随心所欲地抽条、生长,就会出现抑郁、悲伤等情绪。 治疗抑郁症,核心还在于调理肝的疏泄功能: /远眺:舒缓和振奋精神。放松心情,就是伸展肝气。 /宣泄:多向家人朋友倾述心中不快,或到远处郊游,朝天空大喊。要善于调节不良情绪,不要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大动肝火。 /按十宣: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尖端正中,左右手共十个。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复重掐十宣穴,有酸痛感为止,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也可用十从额头往后脑方向做点扣动作,既刺激十宣,又可提神醒脑。 谷雨节气气温升高、雨水加重,湿热会比较重,经常坐在办公室的朋友,易发痔疮。 坐在地上,双腿弯曲,把重心落稳在尾骨上:双脚抬起来,双手轻地放在小腿上坚持半分钟,脚放下来,休息下再练。三次为一组,每早晚各练一组练完后起身,双后半握拳,敲打长强穴5分钟。这个体式能锻炼到腹部的核心肌群,增强腰腿力量,长期坚持对便秘、痔疮的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养生药膳/花粥解烦 海参调经 春天易抑郁 一粥可解烦 春天本是个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但很多人因为工作、学习压力或是内心浮躁等原因,变得忧郁、焦虑。不少人失眠、多梦,对忄生生活没兴趣,或是胸闷、胁肋胀痛、消化不良、大便干燥、便秘。很多女性还会出现脸上长斑、白带过多、乳房胀痛等症状。 银耳百合糯米荆花蜜粥,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银耳20克,百合50克,玫瑰花15克,糯米40克,荆花蜜10克。银耳、百合、玫瑰花洗净,温水泡发30分钟后加足量开水,煮沸巧分钟后加入糯米。武火煮沸5分钟,改文火熬煮30分钟。待粥温度下降至60℃左右,加入荆花蜜,和匀即成。早晚餐前温热服一碗,7天为1疗程。 功效:滋阴除烦,平补肺脏,疏肝理气,醒脾安神注意:便秘之人需少量服用。 /银耳滋阴除烦,润肺燥、补肾阴, /百合安五脏、益神志、补心脾: /玫瑰花 春天里遍地都是,且特别新鲜,它如同神来之笔,让此粥芳香通窍、疏肝理气、醒脾安神。 /荆花蜜润肠通便效果好,且入口久久留香,回味无穷。

要想心情好海参蚕豆羹 女性朋友在春季容易变得多愁善感,身体会出现各种问题,且多数女人有月经不调的症状。常吃海参蚕豆羹,可以让你心情好。 水发海参30克,蚕豆90克,鱼片、糖、醋适量。蚕豆浸泡胀去皮,海参切丝。蚕豆、海参、鱼片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烂熟,然后加糖、醋少许调匀即可。饭后温热适量服用,1日1次。 功效:健脾,益气,上血。 海参,“海之人参”。对于老人,能延缓衰老;对于男人,能壮阳益精:对于女性,能补血调经,美容丰胸:对于孩子,能健脑益智。 蚕豆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止血降压、涩精止带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水肿、女性白带多等。如果对蚕豆过敏,可换成有涩精、止血、养血作用的黑豆、莲藕、芡实。 这道羹汤适用于一年四季,建议女性在春天心情不好时尤其要服用。 通神好藥/枸杞芽尖 亦菜亦药 春天,枸杞发嫩芽,味苦,微带甘,可食用,又称枸杞苗。江南俗称枸杞头,与荠菜、马兰头并称"春野三鲜" 枸杞芽味甘性平,能滋肾养阴,退热解毒,可治少女月经不调,功效不输枸杞子。《药性论》称,枸杞芽"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 枸杞芽烹调方法多样,油盐煸炒、切碎凉拌、入羹汤皆相宜,熬成菜粥也是美味可口。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踏青归来,撷一把嫩绿的枸杞芽,让餐桌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可收清心明目之功。

4月21日 三月廿二 顺安养生饮:鸭梨半个,荸荠5颗、莲藕30克、鲜芦根15克、麦冬15克、冰糖,熬汤饮汁。

4月22日 三月廿三 丝瓜络可清除络脉中的风湿。新收丝瓜络洗净,冷水下锅煮1小时代茶饮,对痛风病人有帮助。

4月23日 三月廿四 早起用空拳或按摩捶敲打后背膀胱经,以助阳气生发。

4月24日 三月廿五 冰糖适合春天吃。如果是没有痰的干咳,可用冰糖清火润肺,除肺热。

4月25日 三月廿六 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缓解颈椎病、头痛、长时间低头导致的颈部疲劳。

4月26日 三月廿七 想要宝宝的女性,春天可常吃香椿。香椿能通肾阳,促进内分泌,有助怀孕。

4月27日 三月廿八 拇指做360度旋转,反复几次,让人心情舒畅。

4月28日 三月廿九 草莓性凉,脾胃虚寒、易腹泻、胃酸过多者不宜多吃。

4月29日 四月初一 是月,养阳为主,宜夜卧早起,保持愉快,勿伤精气。

4月30日 四月初二 手术及拔牙前后要避免大量吃木耳,咯血、便血、鼻出血者也不宜食用木耳。

5月1日 四月初三 中药西药,不如9点睡觉。放假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

5月2日 四月初四 荷叶泡水熬粥,消暑减肥,适合在立夏前吃。气血不足者不宜服用。

5月3日 四月初五 胃痛时,持续点按足三里穴,可很快止痛。点按中脘穴,治胃痛,还能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5月4日 四月初六 夏季,小孩子出现鼻干、口渴、烦闷等症状,可用高粱米煮粥清心火。

5月5日 四月初七 立夏 立夏养生,勿大怒、大汗,宜薄滋味、节嗜欲、定心气。是日,忌房事。

立夏養生/晚睡早起 戒怒戒躁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立夏养生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养心脏,平和过度到夏季。 起居养生 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清明之气,注意睡好子午觉,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及充足的体力。 精神养生 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 运动养生 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不可过度汗出,运动后应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宜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饮食养生 饮食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宜清淡,多吃蔬果、粗粮、鱼、鸡、瘦肉、豆类、小米、玉米、山、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

正安醫囑/使志无怒 解怒去火 早起花间走 随着温度的增高,汗液排出量的加大及室外活动的减少,老年人和久坐的白领易气滞血瘀。清晨起来在林阴花间散步,有助于阳气升华,增强新陈代谢。 午睡转眼睛 午睡时做做转眼球的练习,能提高午睡质量,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方法是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再从右向左转9次,紧闭片刻,再迅速睁开眼睛。 晚归梳"五经” 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刺激头部穴位,调节新陈代谢。晚上回家后,略作休息,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各一)五条经脉,梳3。5次,每次3。5分钟,睡前最好再梳3次。经常梳五经,可使人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保持良好的情绪 哪怕平时温文儒雅的人,一旦到了夏季,也容易烦躁不安,这多是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加剧紧张心理,导致心火过旺造成的。 《黄帝内经》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就是要人注意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淡薄宁静的心境很重要。因此,不管天气如何炎热,我们都需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唯有如此,才可"心静自然凉"。 饮食也能祛除心火 中医认为,四季、五味与人体内脏一一对应。夏季少量食苦,苦味人心,可泻心火。吃苦去火,首推莲子心,它味苦,可以发散心火,虽然有寒性,但不会损伤阳气,是最好的化解心体热毒的食物。此外苦瓜、芥兰、荞麦、奶油生菜也是常见的清心火食物。 按摩穴位也不失清心火的好办法。头部的神庭、百会和太阳穴,手上的合谷穴以及脚背上的太冲穴,均有调整肝经气血运行、降心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忙碌一天后用来放松身心。 拍"窝"也可解热去火 腋窝,俗称"胳肢窝",这里的穴位叫极泉,位于腋窝顶点有脉搏的地方。拍腋窝的方法是: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提右手,用左手拍打,每次拍打30-50次,5遍。 腘窝位于膝关节的后方,屈膝时呈菱形:如果有中暑迹象,可拍打腘窝。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不断地拍打两侧腘窝处,拍打100-200次。此外,还可以拍打肘窝、肚脐、腰骶窝等。

養生藥膳/食以健胃 饮以防暑 立夏当日,试试以下养生药膳,它们不仅味道鲜美,且容易消化,老少皆宜。 菠菜饺子 菠菜放入榨汁机榨出汁:猪肉剁碎末加调料做成饺子馅:而粉和菠菜汁揉匀,擀成饺子皮,包成饺子即可,功效:养血敛阴。 藕汁蒸蛋 600克鲜藕榨汁后,取汁:鸡蛋取蛋清,调散倒人藕汁,搅匀,入食盐和猪油调匀,大火蒸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生津、养血。 马蹄狮子头 马蹄切粒拌进猪肉馅,加鸡蛋、食盐、酒、生粉等拌和,做成肉丸:肉丸炸至金黄色,加酒、白糖、高汤,小火焖烧15分钟后用生粉勾芡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 立夏养生要注意益气养阴、健脾除湿、清热解暑、五脏并调,可以从"饮"出发。 三黄饮 黄豆50克煮至半熟,入黄瓜1条煮烂,入蜂蜜30克,吃豆瓜喝汤。 功效:清热解暑,可预防中暑,治疗咽喉干痛。

三豆饮 绿豆100克、赤小豆50克、白扁豆30克,加水煮烂喝浓汁。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健脾,适用于暑湿吐泻。 三白饮 白茅根50克、白木耳15克,白砂糖10克,水煎代茶。 功效:滋阴生津,利尿解暑,用于暑热之小便不畅者。 夏天不妨多吃的食物: 绿豆一退暑火、解百毒 西瓜一清胃火、涤暑热 黑木耳一排污补血、降脂防癌 醋一开胃杀菌

通神好藥/立夏食李 令颜色美 一到立夏,红通通的李子就熟了。李子,味甘酸、性凉,美容养颜、清肝涤热、生津液、利小便。《本草纲目》记载,李花和于面脂中,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可以"去粉滓黑黯"、“令人面泽”,对汗斑、脸生黑斑等有良效。 李子不可多吃,多吃"令人虚"、“损伤脾胃”、生痰,损坏牙齿。 怎样吃李更营养? /鲜李汁:李子100-120克,去核捣碎,绞取汁液,加蜂蜜少许服用。清肝经虚热,养胃阴、生津液。 /驻色酒:鲜李子250克绞取汁液,和米酒兑匀,夏初服用,每次1杯。夏日(立夏)饮李汁酒,可使妇女容颜美丽,故李子酒又称"驻色酒"。李子酒还可作慢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的辅助治疗。 /醋浸李:鲜李子2、3枚,醋浸后水煎,每次饮汤20、50毫升,一日3、4次,可作慢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的辅助治疗。 鲜李或醋浸李子4、8个,捣烂,水煎后洗患处,对治疗体癣有疗效。

5月6日 四月初八 立夏日起,生姜切片煮水,每早饮,可排除湿气、散脾胃虚寒,帮助降温。

5月7日 四月初九 夏季熬夜,吃点西洋参。西洋参补而不燥,降火消暑,可泡茶、炖汤、含服。

5月8日 四月初十 让苦瓜不苦可大火爆炒、用盐刹水。

5月9日 四月十一 绿豆、赤豆和黑豆,加薏仁、少许粳米煮粥,清热祛湿、滋补养人。

5月10日 四月十二 夏日炎炎,不能以冷治热,应以热除热,以热毛巾擦身、洗热水澡、热水泡脚、喝热茶。

5月11日 四月十三 每天蹲马步,能锻炼到脾经、肾经等6条重要经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顺达,身体就强壮了。

5月12日 四月十四 爱出汗缘于气虚,应多吃粳米、糯米、小米、山药、马铃薯、大枣补气。

5月13日 四月十五 樱桃是立夏时鲜,可调中益气、滋润皮肤,令人好颜色。小儿不宜过量食用。

5月14日 四月十六 天气闷热潮湿,正是皮肤病高发期,应慎吃鱼虾,以防过敏。

5月15日 四月十七 夏季多进稀食。煮粥时加荷叶、绿豆,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

5月16日 四月十八 转眼球缓解视疲劳: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再从右向左转9次,紧闭片刻后迅速睁开。

5月17日 四月十九 偏方治缠腰龙(带状疱疹):生荸荠5个洗净捣烂,用鸡蛋清调匀敷患处,每日数次,有疗效。

5月18日 四月二十 烈日下劳作、旅行,凡有烦热之感,可服用十滴水,消暑除烦解热。

5月19日 四月廿一 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

5月20日 四月廿二 健脾补气”四君子汤“: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共煎代茶饮。

5月21日 四月廿三 小满 小满节气,高温多雨,湿热交加,宜晚卧早起,怡养性情。

小滿養生/未病先防 怡养性情 小满是热季的第一个节气,这时天气明显闷热,雨量增加,气候潮湿,湿邪往往已经在体内潜伏起来。再加上气温升高,人若贪凉,极易引发风湿症等。此时养生重点应放在健脾祛湿上,要注意"未病先防"。 起居 宜晚卧早起,顺应体内阳气生发,感受天地精气。“早起"是在太阳出来后不久就起床。降雨后气温下降明显,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而感冒。 情绪 《摄生消息论》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安息火炽,澄和心肺,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还眺望,早起早卧,无厌于日,顺于正阳,可消暑气”。夏三月,应安定仁爱,平息燥火,澄和心神,远离外界声色之乐。 运动 保持迲动的好习惯,多参与户外活动怡养性情,对痰湿体质来说有益。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宜,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大汗淋漓,伤阴伤阳。出汗后要及时擦干,不要立即洗澡、吹风。

正安醫囑/健脾清心祛暑养阴 健脾利湿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过多,易导致湿气侵入人体。外湿入内,水湿困脾,引起脾胃功能失帮,运化障碍,令人食欲不振。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以健脾和胃。 清心祛暑 夏为暑热,归五脏属心,适宜清补,可常吃些小麦制品。而心喜凉,宜食酸,可适当进食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夭人合二,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天应少吃辛辣温燥之物。生冷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情志方面、气温升高,阳光较强,易令人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引发心脑血管病。可多参与一些怡养性情的文艺活动,如下棋、书法、绘画等。 和胃养阴 进人夏季,暑、湿气候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上以健睥养胃为原则,以汁水较多、清淡又易消化的膳食为主,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食物,宜少食多餐。 防治风疹 小满前后,是风疹高发期。风疹,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持续三天便消退,又被称为"三日麻疹"。 风疹止痒的办法:一勺白酒,加入两勺食醋搅拌,用药棉适量蘸取擦洗患处,几分钟后痒就能止住。想根治,可取细熟地黄、炒丹皮、赤白芍、地肤子、海桐皮、白鲜皮,稀莶草各10克,薏苡仁15克,茅根12克,浮萍、荆芥各6克,加水煎,凉后分多次服用,效果非常好。 还可吃具有祛风止痒效果的五宝粥。生地20克,竹叶卷心6克,金银花10克,水牛角6克,梗米100克。以上四味药材洗净,加水煎汁。将粳米洗净,与药汁同煮粥,熟后即食。每日两次。 養生藥膳/湿邪中阻 美食化之 小满过后,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为"湿邪"。人体的脾"喜燥恶湿",受"湿邪"影响最大。很多人一到雨季就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 小满时节应以清淡养脾的饮食为主。除"小满见三鲜"一黄瓜、樱桃和蒜薹外,黄豆、黑豆、生姜、西红柿、鲫鱼、鸡蛋、鸭肉都是不错的选择。阴雨不断的地区,可适当吃点薏苡仁、红豆、姜,以祛除寒湿之气。忌食烧烤、羊肉,狗肉及冷饮等,这些饮食易生湿伤脾。 下面几款适合小满节气的药膳,让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身体随之轻盈起来。 白鲫滚荷包蛋 白鲫鱼一条洗净,慢火煎至微黄。鸡蛋3个,煎为荷包蛋。爆香姜片,加清水5碗量,武火滚沸,下白鲫鱼滚片刻,下荷包蛋,滚沸后撒入适量食盐、胡椒粉即可。 功效:祛湿开胃。 芹菜拌豆腐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拌匀,再加人食盐、味精、香油拌匀即成。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荸荠冰糖藕羹 荸荠250克洗净去皮,藕150克洗净切小块。砂锅加水适量,将荸荠、藕人锅,文火煮炖20分钟,加冰糖再炖10分钟,起锅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开胄,止泻固精。 通种好藥/小满尝鲜 民间圣果 “小满桑葚黑”,作为小满的应季水果,桑葚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肾经,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治阴亏血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等症。 桑葚还可以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美白乌发,延缓衰老,另外还有较好的明目作用,可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症状,是长期用眼人群的保健品。桑葚果实除了可以鲜食外,还可制成桑葚酒、桑葚膏、罐头、果汁、饮料,果酱等。 温馨提示:桑葚性寒,脾胃虚寒、大便稀者不应过多食用。 桑葚膏 桑葚取汁,放入器皿,文火煎成浓汁,加蜂蜜和黄油熬成膏,贮存于瓶中。每次服卜3匙,每日1次,温开水调服,10日为1疗程 养血,宁神,强志。适于神经衰弱,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健忘、以晕目眩等。 桑葚枸杞粥 桑葚、枸杞、薏苡仁洗净,浸泡1晚,连同浸泡的水同人沙锅,再加粳米,文火煮成粥,调冰糖即可。每日1次,当早餐食用。 补肾益肝,健脾和胃,丰肌泽肤,乌发固齿。 温馨提示:桑葚表面凹凸不平,洗时稍用力,皮就破了,所以较难清洗洗桑葚时可先用自来水连续冲洗表面几分钟,再将其浸泡于淘米水或淡盐水中,过一会丿L再用清水洗净。浸泡时间以15分钟为宜。

5月22日 四月廿四 泡澡时,热水中加些紫苏叶,能消除蚊虫咬伤的红肿。

5月23日 四月廿五 龟苓膏,性寒,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不宜,孕妇不宜。

5月24日 四月廿六 夏季心火过盛,可食苦泻火。莲子心味苦,发散心火,虽有寒性,但不会伤阳气。

5月25日 四月廿七 小满后,调神以清心寡欲为要,应茹淡,以时令果蔬为佳,切莫过于油腻厚味。

5月26日 四月廿八 夏季,空调是清凉的使者,也是健康的杀手。

5月27日 四月廿九 橄榄与绿茶加开水,盖焖5分钟饮用,缓咽喉不适、食欲减退、湿热难耐。

5月28日 四月三十 夏季,进食油腻过多,易胃部不适,可取四缝穴按揉100下,一天2-3次。

5月29日 五月初一 五月为毒月,宜斋戒、薄滋味、节嗜欲。常擦涌泉穴,以袜护足。是月,忌房事。

5月30日 五月初二 长期伏案者,可多做些抡臂或爬墙运动,能缓解肩膀酸痛。

5月31日 五月初三 坐姿,脊背挺直,双腿弯曲,脚心相对,双手抓脚尖,膝盖向两侧打开,尽量往地上贴,可调妇科、消炎症、祛斑美容。

6月1日 五月初四 仲夏之月,极热、大汗、曝露星宿,皆成恶疾。

6月2日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取雄黄酒洒屋内,或涂于小二领及鼻耳间,避毒物。吃粽子搭配白萝卜汤,能减轻肠胃负担、促消化。

6月3日 五月初六 夏季人体阳气浮于外虚于内,多饮茶易耗阳气。茶以餐后饮为宜,有饥饿感则停。

6月4日 五月初七 每早晚光脚跳,刺激足底反射区和麻木的腿神经,治病健身。

6月5日 五月初八 疲劳时搓搓脸,不仅面部舒服,而且眼睛明亮,感觉神清气爽。

6月6日 五月初九 芒种 芒种节气那些食物最好不吃?韭菜——令人乏力,损目;茄子——损人动气;鲤鱼——多发风。

芒种養生/晚睡早起 饮食清淡 芒,指有芒的谷物,如晚稻、黍、稷等;芒也指忙,即从芒种开始要忙着种有芒的农作物,所以叫芒种。 从芒种节气开始,气温升高,雨水较多,湿度增大,北方进人雷雨、阵雨天,南方则进人梅雨天。空气湿度增加后,人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发散,湿热之下,人难免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晚睡早起补充水分 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想摆脱这种懒散,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起居方面,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适当午休可助恢复疲劳。还要注意补充水分。 古人有"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的提示,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骑行、慢跑、徒步、踢毽子、打球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次锻炼时间不必过长,微微出汗即可。 宜宅 节嗜 勿任声色 《问礼俗》云"五月俗称恶月"。《月令》记载,“仲夏阴阳交,生死之分,君子节嗜欲,勿任声色”。此月要在家中安守,做个宅人,避免去夜店、醉酒,房事立有度,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清淡补益脾胃 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芒种饮食调养方面,强调饮食清补,同时食勿过咸、过甜。 吃主食时,以稀为宜。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阴损身。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菌,防止胃肠道疾病。 正安醫囑/药浴熏洗 怯暑保健 芒种是热季的第二节气,心在五行属火",在此季心火逐渐加强,因此芒种时节是养心补血的关键时期。心脏不好,脾胃功能下降或心血不足的朋友,要借芒种这个"天之大火"来点亮心火,让心脏的功能旺起来,气血充足起来。 散寒止痛 温胃三法 芒种是驱寒的最好时机,以下的"温胃三法",常做可止胃痛、驱胃寒、养胃气。 /点中脘:中脘穴在身体正中,肚脐向上4寸处,专治胃寒、胃痛、呕吐、泄泻。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点按1分钟,中脘穴处会有热热的感觉。经常点按,可以治胃痛,缓解紧张、焦虑。 /开四门:四门穴是肝经的最后两个穴位——章门和期门。章门、期门左右各一,都在乳下肋部,用双手掌跟推揉两肋至发热,就可以打通肝胆经。 /揉心窝:心窝是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位置。双手交叠,用掌跟在这里按揉,颐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既可保养胃气,又能臧轻压力,使心中畅快。

药浴熏洗 祛暑保健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为避免中暑,要常洗澡,使"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澡,会使寒邪趁机进人人体,对健康不利。 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而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芒种时节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沐浴最佳。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人浴水内,即可浸浴。 /女性可选择以下方法浸浴:绿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粗末,装纱布袋煎汤浸浴。此法可使容颜肌肤白润细腻,香体驱邪。 養生藥膳/减酸增苦 瓜族当家 芒种节气后,湿热之气明显重起来,饮食调养方面宜减酸增苦,补肾助肺,调理气,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祛暑生津、益气健脾的"瓜族"食物。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说"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鲜丝瓜1条、粳米100克,白糖少许。将鲜丝瓜去皮和瓤:粳米洗净备用。梗米放入锅内,鲜丝瓜切成长2厘米、厚1厘米的块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浇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白糖即成。鲜丝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块做粥。此粥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润肌肤的功效。 牛蒡萝卜汤 牛蒡200克,红萝卜150克,白萝卜150克,毛豆50克。牛蒡洗净,用刀轻轻刮掉一层皮,斜切片:白萝卜和红萝卜洗净,去皮切块:毛豆洗净,稍浸泡备用。 所有材料入锅,加6碗水大火煮沸,转中小火煲30分钟,下盐调味,连汤渣食用。 此汤清热利湿、健脾益胃、清肠美肌。 五叶芦根饮 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枇杷叶、鲜芦根、佩兰叶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适量。将上料洗净,先以枇杷叶、冬瓜共煎汤代水约500ml,再加入其他药同煎10分钟,调入白糖即成。此饮健脾醒胃。 通神好藥/大麦熬粥 消暑除热 夏天多喝一些用大麦粉煮成的大麦粥,可清除内热。《本草纲目》中对大麦粥的评价是"味甘、性平,可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大麦粥既可清除大汗淋漓等外热,也可以消除口干、胃脘不适等内热。 大麦粥做法很简单。取一碗清水,加人两勺大麦粉搅拌均匀。锅中放适量大米,加清水煮沸。等米开花后,再把调好的面糊缓缓注人,一边注一边不停搅动。粥熟后再加入少许食用碱提香,粥色微微泛黄时就可食用了。吃的时候再配上一小碟清爽的咸菜,味道何止一个"香"字了得! 需要提醒的是,吃大麦粥要长期坚持。每周至少喝上3次大麦粥,一个夏季下来,好处无穷。

6月7日 五月初十 懒散、头脑不清爽,饮食宜减酸增苦,以凉血祛湿。宜吃薏米、菊花、绿茶、黄瓜、丝瓜、海带、桑葚,也可适当吃辣祛湿。

6月8日 五月十一 炎炎夏日,常吃冬瓜荷叶汤,可清热解暑、利尿除湿、生津止渴。

6月9日 五月十二 体内湿邪重,感到双腿沉重,用艾条熏烤腰部,可将寒湿散开。艾炙以发热为度。

6月10日 五月十三 金银花,性甘寒,即可清热又不伤脾胃,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6月11日 五月十四 芒种后心要安静,尽量做到”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

6月12日 五月十五 吹空调久了,四肢酸痛,煮锅姜汤,用姜汤洗手泡脚,可活血驱寒。

6月13日 五月十六 坚持午睡。天气再炎热,午睡时也要在腹部盖一点东西,以防邪气趁虚而入。

6月14日 五月十七 宝宝咳嗽、痰黄、舌苔黄时,用白萝卜做汤或炒白萝卜丝,可清热化痰,通大便。

6月15日 五月十八 人在大笑中会不自觉地深呼吸,大笑使肺扩张,故”常笑宣肺“。

6月16日 五月十九 姜枣茶:生姜一块切细丝,与5枚红枣同入锅,加清水煎。常喝可补益脾胃、驱寒排湿。

6月17日 五月二十 地气热,天气阴湿,应食七分饱,湿气重的可以饿一饿。每天走路半小时以利气血运行。

6月18日 五月廿一 被汗水雨水打湿的衣物需及时更换,出汗时不洗澡。热水冲澡可使皮肤毛孔舒张,利阳热发泄。

6月19日 五月廿二 急性腰痛不能活动时,掐人中,轻微活动腰部,当时即可解除疼痛。

6月20日 五月廿三 夏季尽量少吃”感光“蔬菜,如芹菜、香菜、白萝卜等。

6月21日 五月廿四 夏至 夏至一阴升,应调养生息、保持好睡眠。早睡觉,勿折腾,今天熬 一夜相当于熬一礼拜。是日,忌房事。

夏至養生/调养生息 保持快乐 夏至是"酷夏以至"的意思。俗话说,冬至一阳升,夏至一阴升。这两个节气都是阴阳转换的阶段。夏至白天最长,白天属阳,夜晚属阴,这代表夏至的阳气最旺盛。 夏对应心,心脏对应喜悦,尤其在夏至这个夏阳极致的节气,一定要保持快乐,精神养生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 白天为动、为阳、为消耗; 晚上为静、为阴、属修养。 所以调养生息、保持好睡眠就从这个节气开始。在节气上熬一夜相当于平时熬三夜,而在这么重要的节气上熬一夜至少相当于熬一个礼拜。 食阴以养阴,可以通过多吃鸭肉、冬瓜、莴笋、生地、百合、紫菜、鸽蛋、番茄等属阴的食物来滋补。

正安医嘱/疏通经络 睡子午觉 夏至节气,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睡"子午觉"——中午11点——1点,晚上11点——1点。进入夏至,中午应尽量午休,但时间不用太长,睡半个小时就可培阳生阴。晚上11点之前休息,可以养阴生阳。在这个节气把"子午觉"睡好了,就是最好的保养方式。

睡前静一静 躺下揉一揉 醒来收一收 睡前泡泡脚听听音乐,使精神放松。身体放松了,心静了,躺下来揉一揉小腹,直至发热,可以使气血更好地汇集于关元穴、这样身体就处于经脉通畅、百气归元、身心安适的状态。早晨醒来后不要急着起床,再揉一揉小腹,然后把双手放在肚脐上做几个腹式呼吸。 防中风 找中冲 夏季防中风可以找穴位,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中冲穴,就有苏厥开窍、清心泄热的功效,为常用穴之一。搭配内关穴,还能治小丿L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 人的五指对应五脏,《幼科推拿秘书》载"大指属脾土,脾气同于口,联络于大指:食指属肝木,肝气通于目,联络于食指;中指属于心火,心气通于耳,联络于中指"中冲穴位于中指指尖上,掐按它,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保护和辅佐心脏部分功能。 玉带护腰保健康 暑热之气喜欢接近三种人: 一是本身火气就很大的人,火上加火,炎热攻心; 二是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高温的人; 三是体湿之人,外在炎热之气蒸动内在湿气,也容易中暑。 这三类人需要通经络,通经络的最好办法是打通带脉。带脉在腰带的位置,它比较特殊,其他经络都是竖着走,唯独它横着绕腰走了圈,起到收束整体经络的作用。多推揉这条经络、可以帮助通畅十二经,消除肠胃积热。 /玉带环腰起元术:双手合十,指尖向前,掌跟顶住肚脐用力向两侧推,推到腰的两侧时,手背与后腰的命门穴(肚脐跟后腰正对的位置)相对。从命门穴开始,手背向腰两侧推回来。反复推5-10分钟,最好推到带脉发热为止。这样能有效打通带脉,畅通整体经络,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養生藥膳/清热解暑 冬瓜荷叶 清热解暑的冬瓜荷叶汤 俗话说"不会吃的吃肉,会吃的喝汤",夏季煲解暑汤对身体再好不过。推荐一款做法简单又清热解暑的靓汤一一冬瓜荷叶汤。 冬瓜500克,新鲜荷叶一张。将荷叶洗净切丝,冬瓜去皮、去瓤及籽,切成块状。荷叶和冬瓜一起放人汤锅中,加5碗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熬煮,放人盐等调味品即可冬瓜汤、吃冬瓜肉。 冬瓜,性味甘淡,凉,人肺、大小肠、膀胱经,利水消痰,清热解毒:荷叶性味苦涩,平,入心、肝、脾经,清暑利湿。二者搭配,可以清热解暑、利尿除湿、 生津止渴。民间,人们经常用这道汤来治疗暑期口渴心烦、肺热咳嗽、口疮等症。 美味治病的艾叶水煮蛋 艾叶10克,干姜15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艾叶洗净,干姜切片,同鸡蛋一起放进锅里,加适量清水,文火煮熟。待鸡蛋熟,剥壳,再放进艾叶水里煮10分钟,加人红糖即可。 艾叶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加人鸡蛋和红糖,则能补血活血、扶正祛邪。同时,经常痛经的妇女吃艾叶水煮蛋,能暖气血温经脉。 通神好藥/学会用艾 平安一夏 端午时节,艾叶又如约出现。民间流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可甩艾叶的药用价值不可小觑。 艾叶;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佩:艾叶香囊是端午最温暖的记忆。自己动手做香囊一点都不难,将艾叶打磨成绒,塞入布袋内即可。用棉布做个小布兜兜,装上艾叶,贴身护住小腹,能减轻女性痛经。 /灸:夏季是四季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时通过艾灸温补阳气,有天地助力,最有效。将晒干的艾叶打磨成绒,筛去杂质,压紧实后用宣纸卷之。梅雨季,爸妈的老风湿容易犯,为他们灸灸艾草,做个孝顺子女吧。 /洗:艾叶对湿疹等皮肤病有一定疗效。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足浴。 /抹:夏季蚊虫肆虐,艾叶上市,可自制几瓶艾叶防蚊液,给宝宝用起来也更安心。花椒和艾叶碾成碎末,用低度白酒浸泡五分钟,将药酒喷洒在屋内即可。也可将阴干的艾叶搓成绳后点燃,其烟味可驱蚊。 /食:艾叶粥清凉解暑,为夏季之佳品。大米洗净,清水浸泡2小时,将少量新鲜艾叶洗净切碎,大米加水烧开后再加人艾咔,用文火熬成粥,最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少许调料。艾叶粥清香扑鼻又略带苦味,去火最好。

6月22日 五月廿五 服板蓝根时不宜吃冷饮,山楂、乌梅等开胃食品也要少吃。

6月23日 五月廿六 当令水果——杨梅。其色鲜艳,紫色为佳,但不能贪多过食,食后及时漱口,以免损坏牙齿。

6月24日 五月廿七 双手掌跟顶住肚脐,用力推到腰两侧,再从腰两侧推回到肚脐,反复5-10分钟,发热为止,通经络,除积热。

6月25日 五月廿八 山药冬瓜汤:一段山药加半斤冬瓜熬汤,男士喝了有保养之效,女士喝了可美容。

6月26日 五月廿九 小儿脏器薄弱,受不住生姜辛散之力,故”唯寒吐可用生姜汁少许“。

6月27日 六月初一 夏季养生应饮食清淡,宜食绿豆粥、清炒苦瓜、凉拌茄泥、大蒜。

6月28日 六月初二 艾叶粥:大米洗净,浸泡2小时,加水烧开后加入艾叶,用文火熬成粥,清凉解暑。

6月29日 六月初三 是月,极热,用扇急扇手掌心,则五体俱凉。

6月30日 六月初四 打哈欠,能帮助体内新鲜血液加速回流大脑,提神醒脑,缓解眼疲劳。

7月1日 六月初五 夏季吃过多寒凉食物,易耗阳气,致寒邪内生,而侵害子宫,造成不育。

7月2日 六月初六 常走鹅卵石路能刺激脚底经络穴位,改善血液循环,祛除寒气,使全身温暖。

7月3日 六月初七 夏季吃梨,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葡萄和石榴,都能够补肺。

7月4日 六月初八 丰隆配承山可祛痰湿,每天用拇指点按此两穴1-3分钟即可。是日,忌房事。

7月5日 六月初九 炎热夏季,煮点薏米红豆粥,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7月6日 六月初十 睡觉不露宿,不可有”穿堂风“。早晨醒来,先醒心再醒眼,熨眼、叩齿、鸣天鼓后,再下床。

7月7日 六月十一 小暑 小暑养生重在”心静“,心静自然凉。减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有节制,侧重健脾、消暑、化湿。

小暑養生/晚睡早起 情志愉快 “暑"即炎热,小暑意即小热。俗话说"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人伏天的开始,应情志愉快,饮食清淡,减少外出,以避暑气。小暑之时最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应按五脏主时,符合"春夏养阳"原则。 此时可晚睡早起,情志愉快,适当活动,使阳气向外宣泄。此时听音乐尤为有益,悠扬舒缓的旋律,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能协调各器官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提高人的修养,古人云,在此节气"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 小暑气节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饮食要以清淡芳香为主,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以适量为宜。 正安醫囑/平心静气 化痰怯湿 心静自然凉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至精神失常。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 /要多闭目养神: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排除杂念。 /要多静坐:静则神安,每天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去钓鱼,打太极拳。 /要心慢:夏天不能劳累,只有心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休息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要多乘凉,少出汗: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爨分布多0易导致心脑缺血且夏天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适当喝一点淡盐水。 /穴位按摩 化痰怯湿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季气温高、湿度六,长时间摆放在露天的桌椅容易受潮,一旦座椅温度升高,就会将这潮气散发给人体,久而冬之,会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 丰隆穴配合承山穴可化痰祛湿。丰隆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当外踝尖上8寸处。按摩丰隆穴,有化痰的功效,还能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经络疏通、健脾利湿。每天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的方式按摩此穴1-3分钟即可,不管是有形的痰还是无形的痰,都会自然化了。祛湿,就轮到承山穴上场了。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用指按1-5分钟。刺激此穴可以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除体内湿气。 養生藥膳/ 红豆养心 利水消肿 小暑节吃什么养生呢?红豆是个很好的选择。小暑重养心,红豆不仅利水消肿,养心的功效也很好。五色配五脏,红豆颜色赤红,红人心,李时珍把红豆称为"心之谷",强调了红豆的养心功效。 红豆,又名赤小豆,能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清心除烦、补血安神。红豆入汤入粥或做成消暑甜品,除可增进食欲,还可避免夏季低钾症。 此外,夏季汗多尿少,特别是心、肾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更易双下肢水肿。红豆和鲮鱼或鲤鱼一起煲汤食用,利尿消肿,也是治疗脚气、体虚困倦的食疗。 温馨提示:将打算煮食的红豆放人冰箱冷冻室,速冻两个小时左右后再煮,会非常容易煮透。此外,先煮开水,让水沸腾,再放入红豆,也能缩短煮豆时间。此外,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种吃法是为了更好地使身体排汗,排除体内各种毒素。夏季易食欲不振,而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天气热的时候还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或造成腹泻。 通神好藥/薄荷解暑 清凉一夏 炎热夏日,薄荷可谓防暑降温佳品。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疮、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气郁滞胸闷胀痛等。夏季蚊虫多,在卧室靠窗的地方放上薄荷草,每天傍晚喷一些水可驱蚊。 薄荷粥 鲜薄荷30克,清水1000毫升,中火煎成约500毫升,冷却后捞出薄荷留汁另用150克梗米,加水煮粥,将成时加人薄荷汤及少许冰糖,煮沸便可。清心怡神,解暑散热。 薄荷鸡丝 鸡脯肉150克,切细丝,加蛋清、淀粉、精盐拌匀。薄荷梗150克洗净,切段。将拌好的鸡丝倒入5成热的油祸,过一下油。另起祸,加底油,下葱姜末,料酒,薄荷梗、鸡丝、盐、味精略炒,淋花椒油即可。清火解暑。 薄荷茶 用薄荷泡茶喝,清热利尿。 温馨提示:薄荷性凉,不可久服,且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阴虚血炉、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7月8日 六月十二 暑月不可露卧,勿沐浴当风,慎贼邪之气侵人。

7月9日 六月十三 蜂灵桃花茶:开水泡桃花7朵,水温后将10滴蜂胶混在蜜里搅匀兑入水中。小暑泡一壶,净化血液,消除毒素。

7月10日 六月十四 宝宝不停流口水,多和脾热有关,用开水泡几粒莲心,喂宝宝喝。

7月11日 六月十五 鸭肉是暑天最好的补品。鸭肉同糯米煮粥,养胃补血生津,对病后体虚有益。

7月12日 六月十六 苦瓜去痱子。新鲜苦瓜切片,用带汁的苦瓜片在痱子处轻轻擦拭,早晚各一次即可。

7月13日 六月十七 长时间置身于空调环境中,会增加身体的疲劳感,不妨吃点醋。

7月14日 六月十八 调理颈肩”铁砂掌“:手心向内,双手小鱼际相砍,犹在下午1-3点时砍200下,效果明显。

7月15日 六月十九 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的自然疗法,不但可清除寒气,还可排出体内淤毒。

7月16日 六月二十 用艾叶水煮鸡蛋,经常痛经的妇女吃了,可暖气血温经脉。

7月17日 六月廿一 桑拿天嗜睡、头疼,喝点淡盐水或吃香蕉、西瓜、西红柿、黄瓜等。

7月18日 六月廿二 藕,清热养血除烦,宜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蜂蜜食用,安神助眠。

7月19日 六月廿三 夏季刮痧可解暑热。刮痧时应避风,刮痧后饮热水一杯,补充水分,加速新陈代谢。

7月20日 六月廿四 洗热水澡,喝热茶,吹自然风纳凉,睡前热水洗脚,胜似补药。

7月21日 六月廿五 桑拿天,常饮藿香茶,解暑利湿。藿香、佩兰各10克,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6克,水煎代茶饮。

7月22日 六月廿六 金匮肾气丸为补肾佳品。寒症明显时,早晚各1丸,连吃大暑一个节气。如症状不明显,大暑当天吃1丸即可。

7月23日 六月廿七 大暑 大暑养生,关键忌凉。常艾炙中脘、关元、足三里,睡前热水泡脚,晨起喝姜糖汤。是日,忌房事。

大暑养生/增咸减甘 不宜进补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往往会引发苦夏。大暑养生,宜用宁静之心,统领衣食住行。

增咸减甘 不宜进补

中医认为,大暑暑毒外蒸,饮食宜增咸减甘,做菜时放些姜、葱、蒜、醋。尽量食用温、软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生冷、甜腻食物。 暑热时节,易耗气伤阴,常常"无病三分虚",应以益气养阴为主,不宜过多进补,尤其是性温、热、燥的补品,如人参、鹿茸、当归等。 盛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此节气感受湿邪者较多。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应以冬瓜等食疗,降火解暑。暑天酷热,人出汗多,脾胃活动较差,淮山补脾健胃、益气补肾,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促进消化。 情绪中暑 不可不防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障碍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因此"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注意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忌大喜大悲。

劳逸结合 充足睡眠 劳逸结合,最好每天中午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正安醫囑/保津益气 冬病夏治 俗语说"冷下过三九,热不过三伏"三伏天,特别是大暑节气,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三伏天养生,要顺应天时,做到一个"伏"字。“伏"就是隐伏,就是说在太阳大的时将自己隐伏起来,不能逆天而行,否则会被夏天的暑气所伤。

大暑节气 保津益气 暑气最易损伤人的津气。因为夏天温度较高,人们毛孔舒张,人体律液很容易通过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津液外泄的同时,气也会随着汗液流失,所以会出现耗气的症状,比如乏力、懒言等。这时如不及时治疗,使会重度中暑。这种中暑被称为"阳暑”,应以清热、补气为主。 按揉风池穴和太阳穴呵以治疗阳暑。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下,大筋外凹陷处。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揉掐,可疏风清热,开窍镇痛。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同侧太阳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头部,适当按揉,可通络止痛,清热除烦。

防治阳暑,还有一个好方法——刮痧。刮痧就是用刮痧板蘸清水在体表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刮动。防治阳暑,可在背后膀胱经及肘窝、腘窝处刮,一般刮20分钟左右。 温馨提示:刮痧后要饮热水一杯。由于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悱,要消耗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水一杯,可以补充消耗的水分,还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冬病夏治正是时机 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即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冬病夏治,一般是内治和外治相结合。 所谓内治,就是内用温热,即服用偏温热的饮食。在这里推荐一款可以令您轻松补阳的粥食一一山药羊肉粥。将羊肉250克、怀山药500克洗净后水煮烂,入糯米,加水煮粥,可补脾止泻,补气暖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慢性泄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或阳痞不举等证。但湿热所致的泄泻者忌用。 所谓外治,就是外散风寒,可艾炙关元穴。点燃艾条对准关元穴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如果不方便艾炙,每天按摩也可以,按摩时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足三里、神阕、气海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穴位。

养生乐膳/以粥养生 二香解暑 大暑时节 以粥养生 大暑时节养生,首先要重视补水。因夏令时节炎热,易伤精耗气。还应重视"以粥养生”。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典型的"度暑粥"有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乌梅淮山粥等。这些粥补气消暑、健脾养胃,可以助我们安度盛夏。 苦瓜菊花粥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克,冰糖100克。 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等症。 二香"养生茶 大暑时天气炎热,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易心气亏耗,出现中暑症状。大暑时可喝些"二香"养生茶解暑。 香薷消暑理气、祛湿解表,可与其他药材搭配,煮香荷饮。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人薄荷煮5分钟即可。服用时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 藿香也是消暑的好伴侣,可用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帮助身体清解暑天的湿热。 橘皮也是暑天养生的佳品,可取橘皮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这道橘皮茶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合暑天肚子胀气、消化不好,或者吃饭没胃口时饮用。 通种好藥/夏食生姜巧换健康 要改善夏天的厌食现象,首先应祛除脾胃的寒气。很多食物都具有驱寒暖胃的功效,最常见的莫过于生姜。 “晨起三片姜,百病消灾殃”。《伤寒杂病论》的113方中用生姜者68方,或配半夏以降逆止呕,或配陈皮以宣发胃阳,或配紫苏以开散郁气,或配大枣以健脾和血。 生姜离不开一个"寒"字。外寒解表,内寒温中,生姜都是首选的药物。所以民间才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 关于姜的吃法,可煮姜汤,可做姜粥;可在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可加姜片也可在做馅时加点姜末。用生姜煮粥,有比较理想的温肺、暖胃、驱寒的效果。

7月24日 六月廿八 饮食宜增咸减甘,做菜时放些姜、葱、蒜、醋。少食冰冻瓜果或甜腻之物。

7月25日 六月廿九 每日丹参6克煮水泡脚,可让气血流通(孕妇忌用)。女性经期使用效果最好。

7月26日 六月三十 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阴虚内热的人,不宜食生姜红枣粥。

7月27日 七月初一 淋雨而发冷流涕、打喷嚏者,应及时更衣,喝生姜汤、苏叶茶,热水泡脚。

7月28日 七月初二 揉掐风池穴和太阳穴,可以治疗中暑。

7月29日 七月初三 补在伏天,温食为主。羊肉味甘性温,益气补虚,是夏天养阳佳品。

7月30日 七月初四 太饥、太饱都不宜艾炙。大悲、大喜、大怒时艾炙,效果会打折扣。

7月31日 七月初五 轻度中暑,应迅速移至空气流通处,太阳穴擦清凉油,掐压人中、合谷5秒钟。

8月1日 七月初六 常喝赤小豆粥,清热利尿、止渴健脾。

8月2日 七月初七 七夕节 祛湿茶:藿香、佩兰各10克,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6克,水煎代茶饮。

8月3日 七月初八 排毒饮料——鱼腥草梨汤:鱼腥草加梨和冰糖炖15分钟,清热解毒,滋阴祛火。

8月4日 七月初九 夏不露脐。内脏喜暖怕凉,受凉后,不但会得胃肠病,还容易引发肺病和心脏病。

8月5日 七月初十 被蚊子咬或被蜜蜂蜇了,找一根嫩茄子,捣烂,连汁液敷于患处。

8月6日 七月十一 热食伤骨,冷食伤脏。热勿灼唇,冷勿痛齿。

8月7日 七月十二 立秋 立秋后,阳气转收,秋燥当令,是季,房事应有所收敛。是日,忌房事。

立秋養生/早卧早起 使志安宁 暑去凉来,秋天到了。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六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作为秋天的开端,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从"长"的状态转向"收"的状态。锻炼或劳动,应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情绪宜安宁清静,收敛神气,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立秋时节天气多变,冷暖交替,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更能引发情绪变化,极易诱发消沉的心绪,起居调摄,要遵循《黄帝内经》所说"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饮食调养方面,宜补养脾胃,这样做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正安醫囑/通膀胱经 刮痧排毒 立秋时节刮刮痧 个个活过八十八 刮痧重刮为泄,轻刮为补,实则泄之,虚则补之。 准备一个刮痧板,再准备一点起润滑作用的橄榄油。一般常刮的部位是背部脊椎两旁,这里是肌肉最厚实的部位。膀胱经向下走,所以刮痧一般是自上而下刮,刮的时候,要把整个后背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然后是中段和下段,每一段都从左边刮起,用点劲反复刮。一般每条线刮15-20遍。 温馨提示:严重心脑血管庆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和孕妇等不能刮痧。刮痧时,不能吹空调风扇,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痧。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 /治疗腰酸背疼试试"摇篮式"/ 坐下,双腿弯曲,脚踩住地面:双手扶住膝盖,把小腹收紧,下巴内收。然后让背部在地面上像摇篮一样前后滚动。 用背部反复滚动,可有效刺激两条经络,一是督脉,它在背部脊柱上。督脉总督一身阳气,是阳经的"总管",它动起来了,人体内的气血就跟着动起来了、另一条是膀胱经,这条经络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经,能调节腰腿各种问题。 下午3点正是膀胱经值班的时间,这时刺激它,效果最好。 穴位按摩养护脾胃 立秋期间,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穴位呢?丰隆穴是化湿的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胄,让人胃口大开;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这三个穴位各按100次,不失为一种肠胃"避暑"的好办法。 養生藥膳/润燥补肺养阴多酸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乃有秋老虎肆虐,这个时候,更要遵循秋季养生八字诀:润燥、补肺、养阴、多酸。 润燥首选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立秋后空气干燥,人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莲藕可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食用莲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凉人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补肺首选杏仁 “萝卜杏仁干姜梨,治咳有效不求医”。按中医的理论,时脏对应,秋季属肺。立秋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 当季补肺最好的,非杏仁莫属。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杏仁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甜杏仁和烤过的大杏仁在超市能买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药店出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养阴首选蜂蜜 进入秋季,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养阴的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中医认为,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拥有"百花之精"的美名。 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人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 多酸首选葡萄 “少辛增酸"是中医关于秋季饮食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秋天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眼下正大量上市的葡萄,正是"酸"的好水果。 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 /红色葡萄 可软化血管、活血化淤,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 /白葡萄有润肺功效,适合咳嗽、呼吸系统不好的人吃: /绿葡萄则重清热解毒: /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 /黑葡萄滋阴养肾的功效更为突出。 葡萄最好整颗吃,也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煮甜粥的时候放一些也不错。另外,自制家酿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通种好藥/家有香薷 健脾祛湿 祛湿的药食,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本草衍义补遗》说,“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小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而热自下。又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以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在我国民间,立秋有喝香薷汤的习俗。香薷汤不仅是立秋的节日饮品,还是足以与湿热之气相抗衡的好汤饮。 香薷饮由厚朴、扁豆和香薷三味药组成。厚朴有下气、燥温、消胀之功,扁豆为滋养药,有健脾化温、清热解毒的功效。由这三味药配成香薷汤,是一张最佳的夏月卫阳要方。 香薷汤做法非常简单,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加水滚开后转小火煎煮巧分钟,冷却后调人蜂蜜即可。 如果在立秋后天气依然湿热的话,可为自己、家人和朋友送一杯香薷汤,古老的滋味化解"秋老虎"之苦。

8月8日 七月十三 刚立秋,宜淡补。人在夏季脾胃功能差,若大量进补滋腻之品,会加重脾胃负担。

8月9日 七月十四 治疗腰酸背疼:坐下双腿弯曲,双手扶膝盖,小腹收紧,下吧内收,背部在地面上前后滚动。

8月10日 七月十五 立秋过,勿贪凉(空调、裸睡、冷饮)。此时寒气易从手脚心、膝盖和背部潜入。

8月11日 七月十六 立秋后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顺应阳气收敛,又能舒展肺气。

8月12日 七月十七 莲藕去除秋燥,清心安神。藕可生吃,但莲子生吃伤脾胃。

8月13日 七月十八 立秋后每天早晨喝一碗玉米面红薯粥,既泻秋凉,又防秋燥。

8月14日 七月十九 坚持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

8月15日 七月二十 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饮食温软,不令太饱。

8月16日 七月廿一 立秋后宝宝易腹泻,应注意不要在这是断奶;不喂食过饱;不吃难消化的食物;少吃瓜类水果。

8月17日 七月廿二 当令水果——柚子、石榴。柚子能消除疲劳,石榴能杀虫、涩肠、止痢。但不可过食。

8月18日 七月廿三 每晚泡脚后坐下,脚心相对,双手握小腿肚肌肉往外翻,至小腿发热,可畅通经络。

8月19日 七月廿四 缓解胃痛:坐位,双手握拳敲髀关穴或梁丘穴。在痛点处敲揉10分钟,也可缓解。

8月20日 七月廿五 黑芝麻、核桃仁各100克洗净,加小米煮粥,早晚食用,可乌发养发。

8月21日 七月廿六 名方”增液汤“: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煎水代茶饮,润一身之燥。

8月22日 七月廿七 对付”秋燥“,白开水中加点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及热性食物。

8月23日 七月廿八 处暑 处暑时节湿度宜,温度降,应保养阴虚,宜早睡早起,忌辛辣,少宅,多滋阴。

處暑養生/旱卧早起增咸减辛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暑气至此而止矣”。 起居调养 处暑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卧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夫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还要适时添减衣服。 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显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或做钓鱼等安神定志的户外活动。 运动养生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可练习《遵生八笺》中的坐功:每日正坐,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5、7次,叩齿36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也可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饮食调养 处暑节气饮食宜增咸减辛,以养脾胄,多食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茴香等。 宜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多食新鲜果蔬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正安醫囑/祛湿节气孕育佳节 孕育健康宝宝的最佳时机 处暑节气,果蔬成熟,五容丰登对于淮备孕育宝宝的夫妇们,是个喜讯,因为这个季节是怀孕开始的最佳季节。 中医角度来看,这个季节肺金主令,金克木,对应到人体脏腑,肺金可以制约肝气过旺,《逐月养胎方》中说,孕妇怀孕后,胎儿的生长发育遵循十二经的循行顺序,第一个月肝经主令,此月孕妇肝经旺盛,会克伐脾胃,引起脾胃不适,出现妊娠呕吐。这个季节,肺金主令,此时怀孕会减轻妊娠呕吐症状。处暑节气,各种瓜果蔬菜纷纷成熟,孕妇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营养丰富,清淡可口,可以保证胎儿和孕妇的营养供给。 这个季节天气不冷不热,气候宜人,有利于孕妇安心养胎 此时节怀孕,到了怀孕中期,正好是冬天,大自然都在收藏,孕妇会有更多的营养物质供给嬰儿,利于其生长发育。 孕后期,为了保证顺产,孕妇要坚持适量运动。此时节怀孕,孕后期正好是第二年的三、四、五月份,大地回春,气转暖,正适合孕妇户外运动。 /谷到处暑黄 家家户户祛湿忙/ 膀胱经是人体的"保洁员"。炎热的天气结束,清洁工该上场清理垃圾了。处暑节气,膀胱经最忙碌,让它好好工作,把我们的身体打扫得干干净净。 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沿着头顶向身体背侧向下走到脚上,是一条大经络,既能防御外邪,又能排毒,打通这条经就等于打通了走向健康的道路。 排毒祛湿最佳方法:双手交叉以掌根提捏颈肌:叩打八醪穴:拍打委中穴。这三个,“机关"联系着整条经络,经敲打,能起到排毒效果、比刮痧还省事。首先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后颈部,以双手掌根提捏颈肌至发热。颈部是膀胱经的,上部枢纽,通畅这里可苡清除头部和面部毒素,治疗头痛、颈椎病、头昏眼花、视力下降等问题,还能增强记忆力。 然后双手握拳,轻叩八醪穴。尾骨以上、腰椎以下,是八醪穴所在。八醪穴是膀胱经中部枢纽,刺激八醪穴可以清除上半身的毒素,改善腰背酸痛、坐骨神经痛、痔疮等问题,女性常敲这个位置,炎症消除了,人也会变得更温柔。 最后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拍打委中穴一一后膝窝的正中点。膀胱经是身体的排毒管道,委中穴是这个管道上的"排污口”,经常拍拍,能让膀胱经更好排毒。 。中医有句白诀叫"腰背委中求",凡是腰背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本位来解决。 養生藥膳/清热安神 开胸润燥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 芝麻菠菜 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菠蓼去根洗净,在开水中滚烫一下,捞出浸人凉水中,凉后沥干水分,切段,加人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撒上芝麻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青椒拌豆腐 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 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方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百合莲子汤 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百合浸水一夜后洗净。莲子泡4小时洗净。百合、莲子置入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冰糖,改文火继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百合脯 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勺。 百合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蒸30分钟出锅,风干即可。分7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适于睡眠不宁,惊悸易醒者。 通神好藥/贴膘补身吃鸭防燥 处暑时节,饮食应遵从润肺健脾的原则,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鸭肉。 在中医看来,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其性寒,入肺胃肾经,有利水消肿、止热痢、止咳化痰、滋阴养胃等作用。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民间传说,鸭是肺结核病人的"圣药"。 鸭肉忌与兔肉、杨梅、核桃、鳖、木耳、胡桃、大蒜、荞麦同食。烹调时加入少量盐,鸭汤更鲜美。 公鸭肉性微寒,母鸭肉性微温。入药以老而白、白而骨乌者为佳。用老而肥大之鸭同海参炖食,具有滋补功效,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和虚痨之热。

8月24日 七月廿九 清晨睡醒,闭目叩齿21下,咽津;搓热双手熨眼数次,明目。

8月25日 八月初一 是月,减苦增辛,助筋补血。饮食宜补脾,多喝健脾利湿的薏米粥、扁豆粥,为冬季储存体能。

8月26日 八月初二 常揉鱼际穴、曲池穴、迎香穴,润肺清热,预防感冒。每天1,2次,每次3分钟。

8月27日 八月初三 葡萄性寒,不宜多吃,成人每天不超过200克,孩子别超过50克。吃葡萄后立即喝水会腹泻。

8月28日 八月初四 排毒,常饮海带绿豆汤。海带的胶质能促进有毒物质排出,绿豆清热解毒。

8月29日 八月初五 治盗汗小方:冬桑叶研末加等量五倍子,用米汤搅拌做丸敷于神阙,助止汗。

8月30日 八月初六 煮熟的莲藕,性由凉变温,能健脾补胃、养阴润肺。

8月31日 八月初七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9月1日 八月初八 天气渐凉,早晚添衣,短袖换长袖,凉鞋换单鞋;睡卧不贪凉,护好肚脐双脚。

9月2日 八月初九 解毒四杰——木耳、猪血、绿豆、蜂蜜。

9月3日 八月初十 运动量及强度可适当加大,以出汗但不疲倦为度。可慢跑、打太极。

9月4日 八月十一 玉竹加水熬煮,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9月5日 八月十二 冷饮与辛辣猛如虎,是脾胃杀手。

9月6日 八月十三 白萝卜破气,服人参、生熟地、何首乌等补药后不要食用。

9月7日 八月十四 七孔藕淀粉量多,糯而不脆,适宜做汤;九孔藕水分高,脆嫩汁多,最宜清炒。

9月8日 八月十五 白露 中秋节 白露时节,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肝脾胃。最宜吃梨。食生梨,可清六腑之热;食熟梨,可滋五脏之阴。

白露养生/精神调养 预防秋燥 白露时节,是秋天气候最明显的节气。 白露节气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原则,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调精神 秋夭万木凋谢,人易"悲秋",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天气好的时候,多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一下秋愁。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登山使心情愉快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使身心都可得到放松。 防秋燥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及皮肤干裂等,适当食疗即可祛除。 此节气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预防治疗感冒。忌食海鲜如螃蟹、虾类及韭菜、辣椒等。

正安醫囑/四张良方保您健康 食疗方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愈发干燥,易出现"秋燥",饮食以清淡甘润为主,应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 可将生地、枸杞、菊花、大枣、制首乌、冰糖用开水冲泡。还可以多吃梨、山竹等凉性水果,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把,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益胃、养肺、生津。 多喝水,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抗敏方 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机,也是藜科、肠草、蓖麻和向日葵等植物开花的时候,过敏体质者会出现"秋季花粉热"。出游前15天左右要口服抗过敏药物,随时保持鼻腔清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早晨5点到上午10点是花粉扩散的高峰时间,不宜在户外久留:外出回家后及时淋浴,对去除身上的过敏原会有帮助;加强身体锻炼,早晚不贪凉,合理调整饮食。 经络方 随着气候转凉,有些人易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坚持晚上用温水泡脚,水没过脚踝,巧、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时搓热耳朵和腰部,肾开窍于耳,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器官,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泡完脚后,揉肾经。坐到床上,脚心相对。因两脚心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这样可以连通肾双手尽可能大面积地握住小腿肚肌肉,稍用力向外上方边翻边按摩,反复操作,至小腿发热为止。 运动方 白露过后,燥气渐盛,燥易伤肺,要特别小心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病等呼吸道疾病。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应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否则很易受凉引起腹泻。 建议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练拳、打球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寒能力,可预防和缓解秋燥。 養生藥膳/秋令食补草根三宝 秋日进补,别总是盯着人参、鹿茸等滋补品中的"贵族",过多食用温热食物或药物,反而容易加重秋燥。倒是眼下新鲜上市的萝卜、藕、梨这"草根"三宝,对强身健体、润肺解燥大有益处。 秋天萝卜赛水梨 “萝卜就茶,气得大夫满地爬”。初秋吃萝卜,能祛除盛夏时节心中的虚火。萝卜的种子能消食化痰,下气定喘;叶子能止泻:结籽老死的根,叫地枯萝,能利尿退肿。《本草纲目》赞赏其为"蔬中最有益者"。萝卜与茶有着相融之处,入秋吃萝卜、喝好茶,能消除一个夏天人体中郁积的毒热之气,并迅速恢夏元气。秋天吃萝卜,应选择大小一致、清脆不辣、水分多,既保持着萝卜的特有味道又无菜水味者。 这里特别推荐一款陈皮萝卜煮肉丸。羊肉剁成肉馅,加盐、鸡精搅拌均匀,将白萝卜、陈皮、姜均切丝备用:水开后将萝卜丝烫熟取出,汤中加陈皮、姜;用手将肉馅挤成丸子人锅,煮熟后放适量调料,入香菜即可。 这道菜,萝卜可去除羊肉膻味,羊肉可带走萝卜的菜水味。两全其美,色香味俱全。 霜菊醉人又可口 菊花是秋天的"花中仙子",具有散热祛风、降火解毒、清肝明目、安胃利脉、减肥降压、延年益寿等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菊花"可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菊花作枕,能清醒头脑:加陈艾叶护膝,可治膝风疼痛。菊花干鲜可食,从古至今,人们用菊花配酒、入菜、做糕、熬粥等,构成丰富多彩的菊花美食谱。 /菊花蜜饮: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适量蜂蜜搅匀饮用。 /菊花粥:糯米150克,决明子15克,鲜菊花30克。决明子稍炒后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去渣,再加水和米煮粥,熟时人菊花,煮开后调味食用。 /菊花肉丝:鲜菊花50克,猪瘦肉300克,鸡蛋1个。菊花洗净,去蒂留用花瓣:瘦肉切薄丝:鸡蛋去黄,加调料兑成汁。炒锅烧热,炒熟肉丝,入菊花,翻炒均匀,加调料,起锅食用。 通种好藥/白露将近 多吃龙眼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宜吃龙眼。传说白露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其实,白露前后都是吃龙眼的好时候,此时暑热消散,人们的食欲会逐渐提高,是调养身心的好时节,每天适当吃一些龙眼有助于健脾、补血、益智。中医认为龙眼性温,过量食用会引发目赤、便秘等症状,因此,容易上火的人要少吃龙眼。此外,糖尿病患者和胆石症患者最好不要吃。 食用龙眼时最好将其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这样吃龙眼既能健脾,又能摄入更多水分,不易上火。如果吃龙眼引起上火,可以购买麦冬和沙参,熬汤饮下,可清热败火,缓解症状。

9月9日 八月十六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节气后地气凉,不宜再穿凉鞋。

9月10日 八月十七 教师节 珍珠粉被称为”眼科圣药“,长期服用,可改善视物模糊。

9月11日 八月十八 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肚轻敲眼眶正下方或颧骨四周,几分钟后可产生便意。

9月12日 八月十九 栗子和粳米煮粥,补肾填精。生食板栗,细嚼至浆液,慢慢咽下,可补肾。

9月13日 八月二十 半斤食盐与少许小茴香炒热,装布袋,敷肚脐,调补阴液,促阴阳平衡。

9月14日 八月廿一 五倍子5克,研粉加水调团,敷于脐眼,以纱布敷盖固定,24小时换药。敷1、2次,可控制盗汗。

9月15日 八月廿二 三红汤:红枣7枚、红豆50克、花生红衣适量,同熬汤,补血效果好。

9月16日 八月廿三 抬脚跟提肾气:每天下午5-7点肾经气血最旺盛时,踮脚尖,抬脚跟,尽量坚持。

9月17日 八月廿四 秋高气爽、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可宣肺。

9月18日 八月廿五 银耳雪梨汤:银耳10克泡发,炖至汤稠,雪梨去核切片,加汤内煮熟,再入冰糖15克溶化即成。补血生津润肺养颜。

9月19日 八月廿六 气虚者,睡前将枸杞捣烂敷于太渊穴,并固定,早上取下,可在睡眠中补气。

9月20日 八月廿七 口气重时试试黄苓茶。黄苓5克,绿茶3克,开水冲泡。饮食清淡,多喝水,少生气。

9月21日 八月廿八 生黄芪、当归,煮水饮后如频繁放屁,证明黄芪在推动体内气血运行。此时屁越臭越好。

9月22日 八月廿九 后背痛,试试”鲤鱼打挺“。俯卧,手臂前伸,尽量抬高双臂和双腿,保持3-10秒,每天3-5次。

9月23日 八月三十 秋分 阴阳相半,宜收不宜散,尽量少食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是日,忌房事。

秋分養生/调整睡眠 滋阴润燥 北半球的秋天从秋分开始。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随着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 秋分之后的降水量不大,标志着进入了干季。这个季节气候以干燥为主,且天气逐渐变冷。这时的养生功课就是调整睡眠、滋阴润燥。 起居养生 早睡早起。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病患。 饮食宜忌 适度吃点滋润和辛温的食材,如马铃薯、红薯、山药、韭菜、胡萝卜、红枣、龙眼、红酒、银耳、熟藕、芝麻、黄豆、葡萄等,可以温脾胃、润秋燥。少吃苦味食物,咖啡和浓茶更不宜多饮。 运动养生 此时养生以"收"为主,不要选择剧烈运动,运动以身上舒适,不出汗为宜。建议在室内学习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瑜伽,从身体内部改善体质。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助益。若在室外运动,则要注意防御秋风,选择防风、透气、带帽、不厚重的功能性外套。

正安醫囑/润燥清咽保肺平安 金秋季节,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各种疾病多发。尤其是雨水稀少,天气干燥,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秋燥症" 最好的补品是口水 中医认为,唾为肾之液,滋润皮毛、五官,滋养内脏、骨髓及脑髓。唾液充沛,人的皮肤就饱满、年轻而滋润,反之则干瘪起皱、易于老化。唾液不但要节省,还要酿造,方法就是叩齿,空口咬牙,叩齿后将口中的津液分作三小口徐徐咽下,每早晚各做35次。

好运从好觉开始 身体舒适,心情也跟着放松,这才是进人好睡眠的关键。 /第一招:双腿背部伸展式。平坐在床上,腿上放一床被子,双腿并拢伸直,上半身向前趴在被子上,脚尖向回勾。这样可以拉伸到膀胱经,缓解疲劳。 /第二招:半桥式。把被子垫在腰臀下,双腿弯曲,双脚踩在地上,肩膀撑住地面,坚持3一5分钟。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柔和地按摩到内脏,使身体由内向外都舒适放松。 第三招:倒箭式。平躺床上,双脚并拢搭在墙壁上,双手平展在身体两侧,保持5一10分钟。这个动作可以把气血引到头部来滋养大脑细胞,改善脑供血,消除大脑疲劳。 /秋燥分温凉 疗法大不同 秋燥,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一般以秋分为界线,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所以以温燥最为常见:而秋分后,寒凉渐重,多出现凉燥。凉燥多由寒邪共同侵犯肺部所致,应吃些温性食物。 如果舌苔是白的,说明体内寒重,痰较稀、白黏,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物;如果舌苔发黄,舌质红,痰黄稠,不易咳,并咽痛,说明内热较大;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 无论是凉燥还是温燥引起的咳嗽、都可按摩太渊穴进行治疗。太渊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肺脏元气留止之处。按摩太渊不但可以调整肺气的升降功能,防治咳嗽、胸闷逆气、呕吐、多痰等症,还可以疏畅三焦气机。 皮肤干燥瘙痒 从护肺开始 许多人一到秋冬季节就感到皮肤瘙痒,一直到天气转暖后才逐渐恢复正常。《黄帝内经》说"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从"肺主皮毛"、“在体合皮毛"来看,治皮肤病当从肺治。 /鼻吸蒸汽法:将热水倒人茶杯,鼻子对准茶杯吸蒸汽,每次10分钟即可原理是肺"开窍于鼻”,吸人蒸汽可使肺得到滋润。 /神奇穴位润燥美容:按摩曲池穴;三阴交穴,可活血滋阴清热、改善皮肤干燥状况。常按摩合谷穴和迎香穴,也可改善脸部皮肤干燥。这两穴为脸部美容大穴,经常按摩,可改善脸部循环,拥有好气色。 養生藥膳/秋食南瓜养心养肺 秋天到,南瓜俏。经过一个夏天的日照和生长,南瓜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南瓜属于黄色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食养肺,对缓解秋燥大有裨益。南瓜还有平喘、消肿的作用,能预防哮喘、支气管炎等秋季多发病。南瓜既可以当粗粮王食,也可当菜。北方人喜欢把南瓜当主食,而南方人则拿南瓜来炒菜。 百合南瓜羹 南瓜、鲜百合、枸杞子、冰糖、蜂蜜 南瓜洗净,去皮及瓤切块,入锅煮烂,冷却后加蜂蜜打成茸状:百合去根洗净,掰成小瓣:枸杞洗净泡软备用。锅中加水,放入枸杞、;水糖、百合烧沸,转小火煮熟,然后加入南瓜茸熬浓即成。 千煸南瓜条 南瓜、猪肉末、四川芽菜、葱花、盐、料酒、鸡精、白糖、香油、植物油、生粉。南瓜洗净,去皮及瓤,切成50"长的条,下沸水中烫至三分熟,捞出沥干,再拍上干生粉;芽菜洗净备用。油锅烧热,下南瓜条炸至夕陂酥脆时捞出待用。锅中留底油,先人猪肉末煸炒,煸干水分,再烹入料酒,下芽菜、葱花、南瓜条,舸盐、白糖、鸡精、适量的清水,转小火炒5分钟至入味,淋香油出锅。 小虾炖南瓜 河虾;南瓜、姜片、葱花、盐、鸡精、料酒、猪骨汤、色拉油。 南瓜洗净,去皮去瓤后切小块备用。中加油烧热,下葱姜炒香,再放人南瓜块、河虾略炒,烹料酒,添猪骨汤,加盐烧开后转小火慢炖至汤汁浓稠,调味后即可装碗。 通神好藥/一秋之计在于梨 梨对于对热燥所引起的各种秋燥症状,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孙思邈说梨能"除客热,止心烦",李时珍说梨能"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梨对热性病的烦渴、咳嗽、喉痛、失音、眼赤肿痛、大便不通等症,均有良好疗效。 梨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又可滋五脏之阴。 /生食:最好削皮后食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 /熟食:去皮后蒸煮均宜,也可与红枣、萝卜、绿豆等熬汤。将梨洗干净,蒂头切掉,中间果肉挖掉后放人贝母,盖回蒂头,炖过后连贝母一起吃掉,可化痰止咳。 温馨提示:秋分以后,吃梨过多,虽燥情可以缓解,但寒性也会随之入体,到了冬季,体内的寒邪和体外的寒邪里应外合,就麻烦了。梨性寒,吃梨过多则伤阳气。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身体阳虚、畏寒肢冷者以及孕妇都不宜多吃梨。

9月24日 九月初一 是月,应重视足部保暖,”微火暖足,勿令下冷,常欲使气在下“。

9月25日 九月初二 十指交叉放在后颈部,以掌跟提捏颈肌至发热,治疗头痛、颈椎病,还能增强记忆力。

9月26日 九月初三 白萝卜、菠菜和山药也有润燥功效,多多进食,远离寒燥勤扰。

9月27日 九月初四 大便干燥、秘结或排便不畅,煮一碗南瓜,加猪油和少量盐,一天吃一碗,一次可见效。

9月28日 九月初五 时令水果——枣。将枣在火上焙香,泡服,适合常用眼者,因久视伤血。

9月29日 九月初六 葱防的时间长了,葱叶发黄发蔫,不能吃了。用来煮水泡脚,能预防冻疮。

9月30日 九月初七 避免淋雨或涉水,多选择薏仁、山药、扁豆等熬粥,养脾胃,除湿邪。

10月1日 九月初八 长假熬夜,肝脏不能休息排毒,可用枸杞煮30分钟,加菊花再煮3分钟,作降火茶饮。

10月2日 九月初九 重阳节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登高远望,可令人心旷神怡,又可健身祛病。

10月3日 九月初十 花椒炖梨防秋燥:梨1个,挖7孔,每个孔放花椒1粒,炖至梨熟,补益肺气,平燥。

10月4日 九月十一 贫血引起面容憔悴、皮肤松弛、皱纹增多,宜每晚睡前吃3枚桂圆。

10月5日 九月十二 仰卧,两脚做蹬自行车动作,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适于开车一族。

10月6日 九月十三 口嚼花椒可解牙痛。花椒与食盐热炒后敷于腹部,可治疗因寒凝气滞导致的痛经。

10月7日 九月十四 按摩手背上的阳池穴,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

10月8日 九月十五 寒露 养生应敛阳养阴,多穿衣,防寒气伤阳,避免凄清悲观情绪。

寒露養生/远离燥寒乐观豁达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低,露水多,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且带寒意,故名寒露。这个节气养生重点除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情绪不隐,易于伤感,应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本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霞气的舒达。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正安醫囑/泡脚搓趾 松绑肩颈 寒从足下生 泡脚以暖足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寒露时节、足部的保暖就是最重要的养生功课。 热水洗脚,胜吃补药。中医认为,足部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脚盆中加半盆热水,另准备一个热水瓶。双足人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以不伤足为原则,每次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倒一些热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除了用热水泡脚外,散步也具有暖足驱寒的功效。经常艾灸足三里和涌泉穴等部位,对下肢乃至周身的防寒保暖也很有好处。 脚趾汇集了6条经脉,洗脚后除擦摩脚背、脚底外,逐一抻拉脚趾,能刺激足部穴位,对强身保健有益。 /刺激大脚趾对眼睛、肝、脾有益; /刺激第二趾、第三趾对食道、咽、肠胃有益; /刺激第四趾对胆和吸收功能有益: /刺激第五趾对膀胱、肾有益。 两脚交替操作,用力适当,15分钟即可。 肩周炎来袭给肩膀松绑 随着秋天的到来,患肩周炎的病人会增多。中医看来,肩周束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不通则痛的病症。秋季阳气收敛,气候寒凉,肩周炎最易复发。 肩周炎发病的内因主要是体内血少:治疗肩周炎最重要的是补气血,再配合祛寒湿,就能很快治愈。穴位也是缓解肩周炎的"良药"之一 /合谷穴:最有效。要刺激合谷穴,肩部酸痛即可缓解或消除。刺激合谷穴要强刺激、强拧捏。 /肩井穴:来繁腋卞,手指并拢于另一边的肩上,中指接触之处即为此穴。 /天宗穴:如果肩膀的酸痛扩至背部,指压天宗穴即可见效。以指触摸肩胛骨中央:应可感知骨变薄而形成的凹陷之处,压压看,若感到刺痛,即是天宗穴,如果再配合适的功能锻炼,效果就更加突出了。 /爬墙:双脚弄拢,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臂、尽量高举;然后缓缓下回原处,反复数次。 /甩手:轮流甩动手臂。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0分钟。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幅度由小渐大。 養生藥膳/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寒露养生水果 /梨:清热解毒、肺生津、止咳化痰,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效果。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柑橘:柑椭性凉味甘酸,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柿子:润肺止咳、热生津、化痰软坚。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多、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症。 寒露多吃根菜 寒露节气不妨多吃些山药、萝卜等"根"菜。 /山药:山药既是中药,也是滋补珍品。山药淀粉含量较高,可替代一部分王食,易产生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 /莲藕:莲藕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大枣莲子银杏粥 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莲子先煮片刻,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香菇冬瓜球 香菇、鸡汤、淀粉适量,冬瓜300克,精盐、姜、味精、麻油适量。 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挖成圆球,姜洗净切丝。油锅烧热,下姜丝煸炒香,入香菇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鸡汤煮开,冬瓜球下锅烧熟,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调味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通神好藥/寒露芝麻 温润解爆 寒露吃芝麻。芝麻,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脏、助消化、化积滯、降血压、顺气和中、平喘止咳,可治神经衰弱,抗衰老。 芝麻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中医处方中常见的"胡麻仁",其实就是黑芝麻。中医看来,黑芝麻不仅能养黑发,还能护肤美肤,延缓衰老,常吃黑芝麻,干燥、粗糙的皮肤能变得细致、光滑柔嫩。 黑芝麻牛排 黑芝麻、面粉各50克,牛里脊肉200克,鸡蛋1个,精盐、辣椒油、攛物油各适量,牛里脊肉切成12厘米长、8厘米宽、0.6厘米的厚片,每片相距0.6厘米剞一刀,加入精盐腌渍人味。把鸡蛋打成鸡蛋糊。牛肉片两面蘸干面粉,放人碗中,挂上鸡蛋糊,再撒匀黑芝羸并压实。锅内加人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逐片下人牛肉H,2分钟后,再把牛肉片翻个丿L,炸至牛排呈金黄色时,捞出,沥油。每块切成8小块,整齐地码在盘中,再配辣椒油一碟,即可 食用功效:补气养血,润肠养发,强筋壮骨。

10月9日 九月十六 橘子皮和蜂蜜泡水饮用,可燥湿化痰、消滞健胃、预防感冒。

10月10日 九月十七 常炙足三里和涌泉穴,对下肢及周身的防寒保暖有好处。

10月11日 九月十八 最好的脾胃滋补品——黄金粥:小米、玉米、南瓜、大枣煮粥。

10月12日 九月十九 常按捏腋窝可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延缓衰老。

10月13日 九月二十 花生红衣能止血、促进凝血,还可生发、乌发。

10月14日 九月廿一 秋冻要有度,早晚明显有寒意,气温在10度左右时,应及时添加衣被。

10月15日 九月廿二 口腔问题多,桂花来帮忙。新鲜桂花泡水漱口,可缓解牙痛、口臭。

10月16日 九月廿三 两拇指打圈100圈,尽量不碰触,其余手指交叉。常做可通畅肺经。

10月17日 九月廿四 流鼻血时,用细绳扎住中指下部,可迅速止血。

10月18日 九月廿五 用手掌蹭桌子边缘,刺激鱼际穴,可消除肢体疲劳,对鼠标指有效。

10月19日 九月廿六 呼入新鲜空气,稍顿一下后口中发出嘻声,渐渐呼出浊气,反复36次,清肺。

10月20日 九月廿七 当归羊肉汤:羊肉1斤,当归1两,生姜2两。该汤温中养血,祛寒止痛。

10月21日 九月廿八 花生,悦脾和胃、滋养调气、润肺化痰。霜降节气胃病高发,每天吃适量生花生(不超过50克),对养胃有好处。

10月22日 九月廿九 每天中午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100遍,可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冬天怕冷,手脚冰冷的状况。

10月23日 九月三十 霜降 后气温渐低,应穿厚衣保暖,避寒气伤人。尤其应注意四肢关节保暖。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

霜降养生/多事之秋 以和为贵 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养生要注重一个"和"字,做到"秋冻"有节,不仅可预防秋季常见疾病,还能为寒冬的到来储备足够能量。 防风"湿"二邪 湿气和风邪是霜降节气后的预防重点,如果大意,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种下病根。早晚温差大,贼风会乘虚而入,所以天气转凉时,要注意保暖。女性要注意脚部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应改穿能遮盖脚面的鞋或靴子。 锻炼健身须适度 起居上提倡早睡早起,健身要合理安排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忌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 选择食物宜平和 时人霜降,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有的人因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生胃病。宜平补,多吃梨、苹果、白果、洋葱、雪里蕻,少吃冷食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胃的保暖。 心境平和远离悲秋 秋风冷雨,万物萧条,常会引起悲秋、凄凉之感,令人产生抑郁情绪。应注重调摄精神养生,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的影响。 重点关注呼吸道 霜降节气前后,是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发作、加重时期。呼吸道疾病患者要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多吃水果、米粥及润肺的食物,并注意预防感冒。 正安醫囑/霜降进补调养脾胃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 霜降进补,最主要的是健胃补脾。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不先把脾胃养好,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等现象。 饮食上,“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芡实最佳。芡实健脾补肾止泻,刚好对应"深秋补脾胃而冬季补肾"的养生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芡实可炒着吃,又可煮着吃。炒着吃最多的就是虾仁炒芡实。煮着吃就是清水烧开后,放入干净芡实煮约3分钟,入冰糖和糖桂花,去浮沫后连汤盛入碗中。煮芡实吃起来香中带甜,口感细腻软糯。也可做芡实粥。芡实煮熟,去壳研粉,晒干备用。每次取芡实粉30-50克,粳米50-100克,同煮成粥。如再,配合山药粉或莲子粉同煮,效果更好。 吃芡实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充养身体。一次不能食用太多,50克为宜。由于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 霜降多胃病 暖胃散寒方法多 秋冬季节是胃病多发时节。中医认为,秋冬两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胃病患者体内的寒气不易外散,加上外界寒冷,非常容易出现胃痛、胃胀、才逆、不想吃饭等症状。对付胃病,可指压、按摩三个穴位。 /中脘穴: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边缓缓吐气一边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佳。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平躺,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主治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足三里穴氵手指按压6秒钟,离开1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合胃止疼。 肠胃喜暖恶冷,深秋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着凉。 養生藥膳/深秋九饮预防感冒 深秋天气变化无常,易患感冒,下列"九饮"能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晚上睡觉前饮用,可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

1、葱白饮:大葱白100克,切碎煎汤,趁热饮。 2、姜茶饮,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汤,趁热饮。 3、菜根饮,大白菜鲜根200克,切片煎汤,趁热饮。 4、姜枣饮:生姜5片,大枣10枚,煎汤,趁热饮。 5、萝卜饮:萝卜适量,切片煎汤,加食醋少许,趁热饮。 6、三辣饮: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 7、姜糖饮:鲜姜末3克、红糖或白糖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8、橘皮饮:鲜橘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9、菊花饮: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通神好藥/秋食板栗健胃补肾 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味甜,性温,可炒可煮,和胃健脾。 现在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家长对小儿的照料过于精细,常造成强食、偏食,导致小儿脾虚证。“脾虚"即指小儿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拒食。将板栗仁蒸煮熟,磨粉制成糕饼食用,适用于食少、体弱、常腹泻的小儿,可增加其食欲,收涩泻泄,调理肠胃。 肺肾双补食疗方:板栗炖乌骨鸡 鲜板栗10枚,乌骨母鸡一只。 鲜板栗去壳取栗仁备用,乌骨鸡洗净晾干。将乌骨鸡、板栗仁同人砂罐中,加清水没过,入生姜,加盖文火焖2小时。起锅加少量食盐即可食用。 功效:乌骨鸡,甘平,入肺肾,滋阴益气,能双补肺肾。板栗,补肾强筋。 生食板栗补肾的效果大大超过熟食。孙思邈说,板栗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人到老年,肾气不足,会出现腰膝酸软、四肢疼痛、牙齿松动、脱落等现象。当从补肾入手,食用生板栗就是可行的方法之一。每天早晚,新鲜的板栗放在口中细细咀嚼,直到满口白浆,再慢慢吞咽下去。 中老年人养成每日早晚各吃生板栗5、10枚的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肾虚、腰酸腿疼。脾胃不好的人生食不宜超过5枚。 此外,生板栗有止血的功效,将生板栗去壳,捣烂如泥,涂于患处可以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

10月24日 闰九月初一 是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养元。

10月25日 闰九月初二 按穴暖胃:平躺,中间三指按压天枢穴2分钟;仰卧,边吐气边用指按压中脘穴6秒后放开,重复10次。

10月26日 闰九月初三 深秋补脾胃宜吃茨实。茨实健脾、补肾、止泻,即可炒着吃,如虾仁炒茨实,又可煮着吃,如茨实粥。

10月27日 闰九月初四 祛燥养颜法:清晨于窗口以吹嘘呼吸之法,散去体内寒热之气。每日坚持,可排浊养颜。

10月28日 闰九月初五 治寒燥引起的咳嗽:大蒜7-10瓣拍碎,加半碗水,1粒冰糖,大火烧开改小火蒸15分钟。晾温时喝下,一天2、3次,一次半碗即可。

10月29日 闰九月初六 缓解脊柱疲劳的方法:”拱桥“——脸朝上,四肢撑起身体抬高臀部,松弛颈椎腰椎;打滚——平躺在硬板床上,身体放松,打滚。

10月30日 闰九月初七 手脚冰凉的女性,洗澡时用热水冲大椎穴10分钟到皮肤泛红,浴后注意保暖。

10月31日 闰九月初八 常感到腰背冷的人要坚持泡脚,同时用搓热的双手摩擦后腰。

11月1日 闰九月初九 常吃葵花子可改善不良情绪。

11月2日 闰九月初十 睡觉时不宜用冷物如铁、石当枕头,否则祸及眼睛。

11月3日 闰九月十一 肩周炎患者可喝一点酒。酒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但不宜过量。

11月4日 闰九月十二 易犯急、易暴躁的人,常揉腋窝处的极泉穴,可打通心经,平静情绪。

11月5日 闰九月十三 立冬前后宜食柿子。柿子清热润肺、祛痰镇咳,鲜吃可治甲状腺病,柿饼、柿霜可辅疗咳嗽。

11月6日 闰九月十四 立冬前后吃”二冬“(冬枣和冬瓜),缓解高血压、高血脂。

11月7日 闰九月十五 立冬 冬三月,宜进补,养阳护肾,忌食动物肾脏。早卧晚起。是日,忌房事。

立冬養生/早卧晚起 若伏若匿 立冬,冬季的第一节气、此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体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起居调养 寒冷的冬季,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睡以养阳气,保持身体温热。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易头脑清醒。上班族晚起困难,就要尽量早睡,不熬夜。 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小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所以,立冬后切记"养藏”。 饮食调养 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精神调养 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不良情绪应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延长光照时间。因为光照时间短,是情绪抑郁的一个原因。黑夜来临,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正安醫囑/冬季进补来年打虎 吃饺子 羊肉大葱馅 “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立冬后应吃一些阳性的东西来增加热量,如温性的牛、羊肉。 北方素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老人们称之为"安耳朵",意为不会冻坏耳朵。立冬吃饺子,羊肉大葱馅是上选。羊肉性温而不燥,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冬季进补 先做引补 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先打好底子,使肠胃有个适应的过程,再进补时才可增加滋补效力,预防"虚不受补"。 引补可在冬至前1个月进行,可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羊肉加生姜、大枣炖成羊肉大枣汤,也有同样功效。做好引补,接下来就可以滋补了。 膏方进补 量身定做 进补可选择食补,亦可选择药补,药补首推膏方。吃膏方并不是一味进补,而是调理。一般来说,以下几种人最适合膏方进补: 容易疲劳、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腰酸背痛、睡眠质量下降或难以入睡、体力不支、力不从心者。 有妇科俟病、月经不调,及由此而引发黄褐斑、痤疮、脱发的妇女。 面色灰暗、性功能减退、容易感冒的亚健康者。 患有慢性老年病如尿病、前列腺肥大、老年性耳聋、高血压、冠心病、慢攴气管者、骨质疏松者、中风后病情稳定者。 病后、手术后或出血后处于恢复期者,包括手术后、化疗后、放疗后的肿瘤病人。 特别提示:有几类人不适宜膏方进补。急性病,如最近患感冒、发热、咳嗽伤食者,应先等病愈后再进补。慢性病活动期患者、慢性肝炎患者、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胃痛、腹泻者也不太适台膏方进补。

養生藥膳/立冬之日 两菜一粥 立冬之日,教您一首民间流传的"神仙粥”歌,易学、易记、易操作,并可御防流感: 一把糯米煮成汤, 七个葱头七片姜, 熬熟兑入半杯醋, 伤风感冒保安康。 立冬进补,最佳选择是两菜一粥,温和又易做。 黑芝麻粥 黑芝麻25克、一粳米50克。 ,黑芝麻炒熟研末,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同煮,旺火煮沸后改文火煮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虫草蒸老鸭 冬虫夏草5枚、,雄老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焯水去血沫,将鸭头劈开,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人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将大钵放人锅中,隔水蒸2小时至鸭熟即可。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戓补虚益棈、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

番茄砂糖藕 番茄2个、藕1节、砂糖适量。 番茄去皮,开水煮藕3、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通种好藥/萝卜荟萃保您健康 俗谚有云"立冬萝卜赛参汤"。立冬是一年中进补的重要时机,此时多吃萝卜,可以润肺止咳、健脾防干。 /胡萝卜:补中气、健胃消食、壮元阳、安五脏,使人皮肤柔润光泽、有弹性。 胡萝卜宜用油炒,或切块与肉类一起炖,但注意不可放醋。 /白萝卜:润肺止咳,对肺部健康有好处。生吃促消化,熟吃补气。 /青萝卜:健脾防痰,生津止渴,有"水果萝卜"的美称。青萝卜含热量较少,纤维素较多,能促进胃肠蠕动,常吃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 /水萝卜:利尿效果好,有利于解酒。 /冰糖萝卜饮:白萝卜洗净,上部1/3处横切一刀,用小刀把下部中心掏空,挖空处放冰糖。再把切去的1/3白萝卜盖好,用牙签固定,放人密封罐,用冰箱保存,五六天后打开萝卜,冰糖化为浓汁。将汁水滗出,加少许蜂蜜即成。冰糖和蜂蜜都有润肺、养肺功能,一起搭配,可减少白生萝卜的辛辣之气,增加香甜口感。 /水萝卜猪肝粉丝汤:带皮水萝卜、猪肝切片备用。锅中热油,加葱姜爆香后,放猪肝,加料酒,大火翻炒,加水萝卜片,翻炒半分钟。倒人一半骨头汤,一半水,大火烧沸转中火烧3分钟,加粉丝,烧3分钟,加醋、香油、香菜,略加搅拌即可。

11月8日 闰九月十六 天气已寒,要吃早饭养胃气。阳气内藏,可吃点儿葱,通补一下。

11月9日 闰九月十七 补阳大法——”负阳之喧“。晒太阳散布哼小曲,是立冬最好的功课。

11月10日 闰九月十八 冬天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以免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11月11日 闰九月十九 黑米煮前至少泡一夜,成粥后汤汁粘稠时再食,利于消化吸收。

11月12日 闰九月二十 吃饺子,羊肉大葱馅最适合冬季进补。羊肉性温而不燥,既抵御风寒,又滋补身体。

11月13日 闰九月廿一 ”头为诸阳之会“,不能受风寒,一定要戴帽子,注意防寒,保护阳气。

11月14日 闰九月廿二 冬季夜长,晚餐少吃硬脆食物或糯米、鱼肉等难消化食物,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11月15日 闰九月廿三 弓步保肝肾:前腿弯曲不超过脚尖,后腿伸直后抬脚跟,每次停5秒钟,每天5次。

11月16日 闰九月廿四 旭日东升时,拍手可以振动阳气,疏通全身气机,防寒气侵袭。

11月17日 闰九月廿五 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过久。

11月18日 闰九月廿六 百菜不如白菜,冬季尤佳,白菜捣烂炒热后外敷脘部,可治胃病。

11月19日 闰九月廿七 治肾脏,用”吹“法吐纳,以鼻渐长引气,以口吹之,大吹30遍,细吹10遍。

11月20日 闰九月廿八 当归也适用于男性,电脑族和长时间用眼、用脑的男性,应常吃当归。

11月21日 闰九月廿九 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意守此处,慢慢入睡。

11月22日 十月初一 小雪 清肠饮:白萝卜加姜打汁兑蜂蜜,进补前几天服用,排体内浊气浊便浊水。

小雪養生/宜减辛苦以养肾气

小雪节气气温开始普蝙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地寒未甚,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此时,阴气上升,阳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降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这个时节的养生之道是早睡晚起、多喝汤,适当运动,避免晨练着凉。

宜减辛苦以养肾气

小雪期间的饮食应遵照寒则温之、虚则补之的原则,以补气填精、温补肾阳为主,食用温性或热性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孙思邈《修养法》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应多吃牛肉、枸杞、芡实、山药、栗子、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黄精等。

萝卜白菜 祛火润燥

小雪节气之后,皮肤干燥、囗腔溃疡、痤疮严重,是有内火的表现,建议多喝热汤,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白菜、萝卜是当季食物。萝卜生吃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熟食则益脾和胃,顺气化痰、消食下气。白菜,养胃生津、除烦解渴、清热解毒,多吃可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功效。

水果方面,荸荠是不错的选择。荸荠皮色紫里,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它为"江南人参"。荸荠热量不高适用于发热口渴、咳嗽痰多等病症,还有防癌、降血压的功效。

坚持泡脚抵御寒冷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兔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每晚用热水泡脚(患有不适合泡热水的足部疾病者除外),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正安醫囑/宽心顺气远离抑郁

在此节气,天气阴冷晦暗,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中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多由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激所致,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

小雪节气前后,有两种人最容易受抑郁绪的影响。

一是老年人。老人本身阳气就虚,入冬后天气寒冷,万物凋零,会使老人内心徒生伤感与失落,所以应常回家看看,多和老人聊天谈心,以缓解冬寒萧冷之气对老人的影响。 另一类是女性。小雪节气后,天气阴冷干燥,女性的心情很容易受影响。脾气暴躁易怒,会耗伤阴精气血,“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所以在个节气上,要注重对易感女性的情绪疏导。

推膻中穴宽心顺气

人体有一个调节情绪的膻中穴,它在胸部中点上,两乳头连线的中心点既是。人生气以后,会用手捋一捋胸口,为什么?因为一生气,气就会郁在这里,老人体质弱,感受会更明显,捋一捋,能使气顺下去。

女性生气后气郁在胸部,会往乳房里走,气滞则血瘀,淤久了就是结块、肿瘤,所以爱生气的女性十之八九都有乳房肿块与增生。

尽量不生气,每生一次气就会对身体造成一次影响,有种说法是生气1小时的杀伤力相当于熬夜加班6小时,所以一旦生气,冷静后记得推一推膻中穴。双手合十,以掌跟顶住胸骨,双手交替向下推动,摩擦胸骨至发热,再以双手在两侧肋部的位置搓动十几遍,就会心胸开阔,郁闷全消。

多晒太阳远离抑郁

冬季多晒太阳,能壮阳气、通经脉。列子推崇"负日之暄",即背着日光而坐。以背部对着阳光,闭上眼睛做几十个腹式呼吸,是冬日补阳第一大法。因为头为诸阳之会,不宜直接对着太阳,以免阳气过旺,所以晒后背最合适。

養生藥膳/滋身强体 食疗有术

益智仁粥

益智仁巧克洗净,晒干研末备用。将淘洗干净的糯米150克放入沙锅里,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粥,待粥快好时调入益智仁末、精盐,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温脾胃、暖肾阳。

板栗猪肉

生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长段。猪肉650克洗净,切成6厘米见方的块。板栗300克用刀划破皮,入沸水中煮一下,剥去外壳和内衣。油锅烧至七成热时,下板栗,约三分钟后捞起待用。留底油,入葱、肉块炒出香味,加鸡汤,大火烧开后去浮沫,改小火煨至五成熟时,下板栗、酱油,烧至酥烂即可。

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肺热燥咳、气管炎等症。养胃健脾、滋阴润燥,是机动车驾驶员以及长途旅行的人的理想保健食品,能消除疲劳。

核桃炒猪腰

猪腰500克,对剖成十字刀花,切成三块。核桃仁70克用开水泡胀,剥皮切丁。油锅烧至六成热时,将核桃丁摆在腰花上,裹上蛋清淀粉下油炸成浅黄色捞起。全部炸完后,等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将腰块全部放入油锅内炸成金黄色,沥去余油,装盘即成。

功效:适用于腰膝冷通,四肢酸软,小便频数,因肺肾虚而致咳嗽者。

通神好藥/润肠养肺首选杳仁

杏仁是常见干果之一,不仅好吃,也是一味中药材,可止咳化痰,通便养颜。

小雪节气,患有慢性咽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常吃杏仁熬制的美食,可以解决慢性咽炎带来的痛苦,空腹吃几粒杏仁,还能助眠或提高学习效率。

苡米杏仁粥

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将杏仁去皮尖:取薏苡仁、綆米煮粥,待半熟时加入杏仁,煮至粥成,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此粥有健脾除湿、止咳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身体肥胖,患有高血脂、脂肪肝的病人。

杏仁面粉粥

杏仁10克,面粉100克。杏仁去皮尖,压成粉,人锅内,加水煮沸10分钟:再将面粉用凉水搅成糊状,倒入锅中,煮开即可。

功效:此粥有养心除烦,宣肺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适宜于肺气不利造成的咳嗽有痰、气喘、大便不利等。

杏梨饮

杏仁10克,大鸭梨1个,冰糖适量。先将杏仁洗净,去皮尖打碎,梨去切块,与杏仁同煮,熟后加人冰糖即成,不时饮之。

功效:此饮有清热润肺作用,适宜于肺燥咳嗽,咽千少痰者。

11月23日 十月初二 小雪节气要清肠,以掌用力拍打膝盖窝5-10分钟,至瘀斑痧点显出。1-2周拍打一次。

11月24日 十月初三 是月,宜食黄米。黄米性热,以热性治寒性,补益身体。是月,宜服山药酒,以待阳气生发,立春则止。

11月25日 十月初四 羊肉150克洗净切片,加水煮熟后加米、肉苁蓉30克同煮,调味服食,温里壮阳,补肾益精。

11月26日 十月初五 冬至前一个月,用茨实炖牛肉或茨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可调整脾胃功能,防”虚不受补“。

11月27日 十月初六 受风邪侵袭易感冒。拇指在脑后发际两侧凹陷处风池穴用力推压,至有酸胀温热感,可防感冒。

11月28日 十月初七 冬季便秘,用核桃仁60克、黑芝麻30克,捣烂,每早一匙,温水送服。

11月29日 十月初八 常吃杏仁熬制的美食,可解决咽炎痛苦,空腹吃几粒杏仁还可助眠。

11月30日 十月初九 老年人没事走走”螃蟹步“,既锻炼肌肉力量,又能保护腰椎。

12月1日 十月初十 健脑粥:粳米淘净,与核桃仁、百合、黑芝麻小火炖煮成粥,补虚滋阴,健脑益智。

12月2日 十月十一 手背放于背后肾区(后腰往上),头向后看,左右各3-5次,配合呼吸。通脉活血,祛除风邪。

12月3日 十月十二 核桃仁,镇咳、平喘,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

12月4日 十月十三 巧剥核桃皮:整核桃蒸5分钟,取出入冷水浸泡3分钟,用锤子轻敲核桃四周,就能完整取出核桃仁。

12月5日 十月十四 风寒感冒吃神仙粥。糯米生姜同煮,入葱白,将熟时加醋,熬2分钟。趁热吃后盖被静卧至发汗。

12月6日 十月十五 舌抵上颚持”儿“音,舌根会涌出唾液。唾液是养内脏、骨髓及脑髓的”长生酒“。

12月7日 十月十六 大雪 补得当,一年不受寒。应顺天地之势,早卧晚起,减少外出。温暖双脚,护背护腰。多食温热粥糜之品。

大雪養生/养宜温补补勿过偏

大雪节气开始,大风降温一场接一场,雪下得也越来越勤。伤风感冒、咳嗽气喘等疾病会不请自来。因此,此节气最好温补,不仅要坚持冬季养肾、护心的养生总原则,还要注意祛寒育肾。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大雪进补,应神补、食补、药补、酒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神补

顺应收藏之性,经常闭目养神;宽容大度,不计较小事,不参与无意义的争执和较量;常宽慰自己;登高望远,使心境开阔。

食补

以补阳为主,根据自身阴阳,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亏耗,表现为面红上火、咽喉干燥,干咳,口唇皲裂,夜出盗汗、皮肤干燥、毛发手枯。这类人宜防燥护阴,滋肾润肺,可食用牛奶、豆浆、鸡蛋、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品,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以免化热伤阴。阳虚之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神疲乏力、怕冷,应食用温孰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淮山、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腻干硬生冷的食物。

药补

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

酒补

酒为百药之首。大雪时节,天气寒冷,适度饮用白酒,可温通血脉,抵御寒气。酒对应八卦中的坎卦,而坎应肾,酉时是肾经最旺之时,肾能藏住精气。因此,喝酒应尽量在晚上。

正安醫囑/温补避寒艾灸怯病

大雪防风寒围巾别离身

大雪节气,寒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带来寒气,引起咽疼、发炎。颈部是气管所在,冬季咽部发痒、咳嗽有清痰,都可能与颈部前胸受寒有关。冬天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也多是从嗓子开始。因此,应尽量穿高领衣服,戴围巾。

此外,肩膀、前胸、后背及脚,也都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和脚这三个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袭。

寒冷天气不戴帽子,血管受刺激收缩,易引起头痛头晕,甚至会导致脑血管病复发。

前胸后背是肺所在的地方,“肺为娇脏”,太寒太热都受不了,特别是寒,易引起咳嗽、喘,建议披上坎肩,以保护胸、肩、背。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应长袜厚靴、热水泡脚,在温暖双脚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体内部的气 血流动。

艾灸诸要穴保养功效大

灸足三里可暖胃。足三里穴属胃经,灸它就相当于给胃经注人了能量,能量会沿着经络一直传到胃里,然后把肠胃的寒驱散开,胃痛胃炎就能改善,

灸肾俞、太浪,可以补肾。灸三阴交、八醪穴,可以治疗痛经、宫寒一类的妇科病。冬天灸关元、肚脐,夏天不怕热。

肚脐、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穴四个穴位是祛寒补虚的绝佳组合。一周炙上两三次,大补元气、温通经络、祛寒活血。

多喝水养阴

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对阴虚的人尤其有益。

中医认为,水是阴中的至阴,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一天中有三杯水必须要喝。第一杯,早晨起来,润肠燥:第二杯,下午17点,滋肾阴:第三杯晚上21点,养心阴。还可多吃梨、萝卜、藕、蘑菇等养阴食物。

養生藥膳/大雪时节宜吃三大

大雪节气后,天气越发寒冷,即将进入隆冬,过量进补,会让食物滞留在肠胃中,刺激肠胃。大雪时节,宜食三大:

大白菜护肤养颜

大雪节气空气干燥,皮肤干燥,吃大白菜可护肤养颜。白菜含丰富的粗纤维,能刺激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排毒。

温馨提示:大白菜竖着切,水分流失少,容易熟,营养成分损失也少。

大萝卜缨补钙

大雪节气,阳光微弱,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生理功能和食欲均会变化。要适当调整饮食,保证充足钙源,让冬天过得暖洋洋。萝卜缨含钙最高,适合缺钙人群,最好焯一下凉拌吃

大葱通阳

风寒感冒的很多经方都有葱白入药,如葱豉汤,主要成分就是葱白。大葱味辛,性微温、通阳、解毒、除防治风寒感冒,对于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等症也有效果。

大雪至冬至期间,可食用以下药膳:

木耳冬瓜三鲜汤

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备用。鸡蛋打匀摊成蛋皮切片备用。锅内加鲜汤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将冬瓜放入,开锅后入食盐、淀粉,起锅前倒入蛋皮,淋麻油即成。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枸杞肉丝

枸杞洗净待用。瘦肉、青笋洗净切丝,拌少量淀粉。炒锅烧热,用油滑祸,再加入适量的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翻炒,入绍酒,加砂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放入枸杞子翻炒至熟,淋上麻油即可。滋阴补血,滋肝补肾。

通神好藥/日啖红果 开胃逐瘀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可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

山楂能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是瘀血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痛经患者常在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此时,可取鲜山楂200克,洗净后加水文火煮至烂熟,加红糖三匙搅拌均匀。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早晚各食一羹匙,至经后3天停止,痛经会明显缓解。

名医张锡纯说,“女子至期月信不来,用山楂两许煎汤,冲化红蔗糖七八钱,服之即通,此方屡试屡效。若月信数月不通者,多服几次亦通下”

因能活血化瘀,山楂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很有益处。另外,常食山楂利于防癌。

温馨提示:山楂只消不补,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中气不足者、食用人参等补气药者慎食。山楂味酸,食用后应及时漱口,以防伤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忌吃山楂,因可诱发流产。

12月8日 十月十七 枸杞木耳豆腐羹:木耳泡发去蒂,与枸杞同煮烂,加豆腐,煮熟后放少许葱和食盐即可。防辐射、清胃涤肠。

12月9日 十月十八 白萝卜汁,通窍活血。左侧偏头痛,将萝卜汁数次滴入右鼻孔中;右侧偏头痛则滴入左鼻孔中。1日2次,4-5天见效。

12月10日 十月十九 冬季睡觉时关好门窗,避免过堂风和寒气进入。卧室不宜太大,以聚阳气。

12月11日 十月二十 紫苏 ”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

12月12日 十月廿一 厨房取材治冻疮:白菜帮、茄子根等量,洗净后煎成浓汤,趁热洗泡患处,1日2次。

12月13日 十月廿二 冬季让皮肤红润光泽的方法:搓热双手,手掌从额头到下巴(从上向下)搓面27次。

12月14日 十月廿三 沐浴时,不使饥饿;沐浴后,可饮少量温酒,不得受风。

12月15日 十月廿四 清晨刷牙前后或饭后用隔夜茶漱口,可固齿。眼睛带血丝常流泪,每天几次用隔夜茶洗眼,疗效好。

12月16日 十月廿五 每早晚用手掌快速揉搓涌泉穴90下,至有热感为佳,可暖身壮阳、改善手脚冰凉。

12月17日 十月廿六 肛要常提,腹要常按;常理三焦,常通二便。

12月18日 十月廿七 老人骨弱肌薄,易外感风寒,早起服人参黄芪酒1小杯,防风御寒。

12月19日 十月廿八 拇指食指夹取两侧耳垂,一边揉捏,一边环形提拿,每日提捏1分钟,防感冒。

12月20日 十月廿九 温暖关节常按合谷,每分钟30次,以”得气“为好。

12月21日 十月三十 冬至及前后一天,吃赤小豆粥,可免疫气。赤小豆150克洗净浸泡2-3小时,豆煮烂后,再加梗米50克煮成粥。

12月22日 十一月初一 冬至 一阳生,宜养元气,勿劳其体。冬至后,避风如避雨,避色如避乱。静养以顺阳生,省饕餮以免扰阳。是日,忌房事。

冬至養生/早卧晚起补肾固阳

冬至俗称"冬节",古人认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和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民间从冬至起就进"九"了,即从至算起,九天为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冬天本是补肾季节,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生发,这时再从肾上加把火,阳就越来越足,人也越来越健康。

早卧晚起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人的作息规律要符合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早睡晚起,意味着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黄帝内经》还说"冬三月,此谓闭藏"即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收藏住。

过咸伤肾

五味咸人肾,但冬天时不能猛吃盐,尤其是在冬至左右,阳气初生,这时吃得太咸,反而会损伤肾。咸味食物多性寒,最易损阳,而人体阳气根本在肾,肾阳被伤,体内的各个系统就出现问题。《黄帝内经》中有"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的提示,认为吃过多咸食,易使肾气、脾气和心气受伤,平时要少吃咸来养肾。

负日之暄

在古代,晒太阳被称为"负暄"。从中医角度来说,晒太阳不失为养肾的好方法。《本草拾遗。火部》中说日光浴可"除湿止寒,辟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合而病去"。前为阴,后为阳,晒太阳时,最好多晒后背。

正安醫囑/远离感冒无需吃药

冬天感冒大多为风寒感冒,乃风寒之邪侵入体内,肺气失宣造成。风寒之邪侵入体内,阻挡了人体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就会产生头疼、流鼻涕、发烧、怕冷咳嗽的症状。

神仙粥散风寒

生姜3片,连须葱白5段,糯米50克,食醋巧毫升。糯米洗净与生姜放人锅中熬煮,两开后放入葱白,粥快熟时,放入米醋,再熬一两分钟即可。趁热吃,吃完后便盖被静卧,直至有汗发出。每晚熬点"神仙粥",可预防感冒。需注意的是,神仙粥专为风寒感冒所制,对夏天的风热感冒没有太大效果。

按迎香畅鼻塞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处。因感冒而感觉鼻子堵塞时,先将两手搓热,用掌心贴脸颊,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搓面50次,至面部有火热感,然后再把两食指指尖按住鼻子两侧的迎香穴位置,按揉64次。这个小动作,不仅可缓和鼻塞,使头脑清醒,还能预防感冒。

灸一灸不感冒

冬至是一年中艾灸养生的最佳时机。此时艾灸可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更好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提高抗寒和抗病能力。艾灸发挥效力需要一定时间,最好在冬至前4天开始,加上冬至及其后天,一共持续9天。

/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使其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的位置就是肚脐。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神阙下三寸,灸关元穴可培元固本、强身健体。艾灸时可以肚脐为中央,沿着肚脐周围熏灼腹部,有温热的感觉就好。这样的灸法有利于冬至一阳生,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可令一冬不感冒,甚至第二年都很少生病。

/护头项 勤锻炼

中医说头为诸阳之首,阳气很容易从头部散调,就像热水瓶不加塞子所以,头的保暖很重要,出门时不妨戴个帽子或围条围巾。围围巾或戴帽子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护住我们脑袋后面的风府穴。

養生藥膳/补冬药膳因人而异

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特别容易疲乏、讲话声音无力,还特别容易出虚汗,多为气虚。不妨补点益气药物如人参、党参、五味子及温补食物如栗子、胡萝卜、牛肉、羊肉、海参、虾米仁、韭菜、黑枣、核桃等。

血虚的人常常面色枯黄,易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不妨来点补血的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等。平时可吃银耳、百合、鸭肉、山药等。

身体既不气虚,更不血虚、可选择平补食物,像猪肉、蛋类、豆腐等。特殊人群,要特殊对待,更年期女性,不妨来点滋阴养血的百合、大豆、红枣、核桃等

羊肉炖白萝卜

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锅内放清水,羊肉人锅,开锅后5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炖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入味,加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

麻油拌菠菜

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人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另外,建议大家多吃山药(蒸、煮均可),它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

温馨提示:萝卜不能和人参、西洋参、首乌同服,羊肉禁与南瓜同食。

通神好藥/冬吃黑食补肾排毒

冬季气候凉寒,万物闭藏,正是人体休养生息的好时候,此时进补,有利于滋养脏腑,培补正气。常食黑色,可益肾强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黑色食物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

/黑米:药食兼用,常食用可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血益气、增智补脑、增强新陈代谢,明目活血。

/黑荞麦:经常食用,可消食、化积、止汗、消炎。

/黑豆:经常食用,可补肝肾、强筋骨、暖肠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同时还可滋润肌肤、乌须黑发。

/黑芝麻:补养肝肾、健脑润肺、养血乌发、坚筋骨、防衰老。

/黑木耳:益气补血、凉血止血、润肺镇静、清洁胃肠、乌发美容。

/海藻、海带、紫菜:经常食用,可利尿、消肿。

/海参:海参的营养价值极高,味甘性温,能补肾壮阳、滋阴养血,可治阳痿、早泄、尿频、贫血等症。

12月23日 十一月初二 利用艾炙升发阳气,驱寒、活血、散瘀、祛湿。神阙、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冬至日起连续9天白天炙,每穴15分钟,来年少生病。

12月24日 十一月初三 双手一抄,温关通窍。常以手心劳宫穴护住手腕的内关穴,可调心脏、安睡眠。

12月25日 十一月初四 安神小米粥:小米适量加水煮粥,晚餐或睡前用,使人安眠。

12月26日 十一月初五 双腿前伸,脚尖回勾,手臂伸直,拽拉脊椎,保持姿势呼吸5-10次,可缓解腰腿酸累,提升阳气。

12月27日 十一月初六 冬至后多食根性食物,如萝卜、红薯、土豆、山药。根性食物得地气而又升发之气,人食之能兼助升发。

12月28日 十一月初七 喝酒过量伤脾胃,吃枣可健脾和胃、解酒护肝。大枣10个,洗净加水煮沸,快煮烂时吃枣喝汤,醒酒解酒。

12月29日 十一月初八 手脚发冷,头晕、腰疼、膝盖酸软者,宜常喝枸杞茶,或经常搓揉耳朵以补肾气。搓揉耳朵以17-19点为佳。

12月30日 十一月初九 冬季取暖不要过分靠近炉火,以免”扰阳“。屋内有暖气,应保证温暖,不燥热。

12月31日 十一月初十 三九敷贴,可辛温散寒,提高抗病能力。11-13时敷贴疗效好。此时人体阳气盛,药物易尽快作用。

1六神丸(2月5日):由麝香、牛黄、冰片、珍珠等中药材研粉制成的微粒水丸。用于咽喉肿痛,喉风喉痈,扁桃体炎,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痛等症。

2附子理中丸(3月18日):由附子、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组成的传统中成药方剂,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临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

3金匮肾气丸(3月18日)(7月22日):此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丹皮、山药、茯苓八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疾病。

4十滴水(5月18日):成分: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桂皮、辣椒、桉油。主治:健胃,怯暑。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孕妇忌服。

膻中穴 迎香穴

四白穴 劳宫穴

太冲穴 关元穴

中脘穴 丰隆穴

风池穴 承山穴

四縫穴 阳池穴

大椎穴 天枢穴

内关穴

《黄帝内经》

《遵生八笺》明 高濂撰

《养生论》三国 嵇康作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徐文兵 著

《24节气养生法》迷罗 著

《小穴位大健康》李智 煮